但站在国家的角度,有顾虑也是对的。所以,可以尝试通过反垄断法来解决未来外资可能在市场中形成的垄断问题。总之,中国单纯依靠50%的控股比例是无法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
贾新光:放开不会是灾难。首先,现在不可能独资,外企只是要求增加股比,比例可经过双方谈判适当放宽。现在中方控股51%,董事长是中方的,总经理是外资的,将来如果董事长是外资的,中方可以担任总经理。另外,50%和49%的利润差异并不大。
过去我们通过限制外资的方法保护自主品牌,现在看,这些少数企业一旦离开合资企业就一天也生存不下去,因为中方控股把自主能力葬送了。
另外,发展自主品牌是国家的政策,但企业发展主要应该靠的是自身能力,而竞争能力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成长。
具体分类看,现在合资的主要几个集团如一汽、上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吉利不存在合资控股问题,主要靠自己。但比较而言,上汽真正自主品牌的产品仅刚过10%,远不及民企。
现在的目标是发展自主汽车工业,国有合资反而阻碍了发展自有的汽车工业,也扼制了奇瑞、吉利这样的民营来发展自主品牌。
王丹青:放开后还是会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精神合作。
今非昔比,中国企业议价能力越来越高,不再是一边倒的被动局面。所以放开限制对汽车行业发展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外资在中国基本完成布局,或是已经找好合作伙伴。有一项规定是一家外资在中国最多能有两个合资方,比如大众有一汽和上汽。这一规定也是外资企业对中方的一种制衡。
所以比例放开会增加双方谈判筹码,但还是要依靠自身实力找“小伙伴”。
重点是双方合作愉快,单纯的控股比例较量对区域市场业务布局没好处。未来在汽车行业,中国将是第一市场。一旦外资车企自己不好好发展,短期内会被赶超,所以他们更多地会是思考发展的方向。
牛海鹏:中国改革开放那么多年正是因为引入了竞争的市场机制使很多行业得到发展,行政保护只会对个别企业有利,未必对整个行业有利。
当初中国加入WTO时说,汽车在中国还是幼稚产业,但这么多年过去,行业总要成长。所以放开是为了迎合发展。
2014-01-15 出处:人民网 [原创] 责编:赵颖
但站在国家的角度,有顾虑也是对的。所以,可以尝试通过反垄断法来解决未来外资可能在市场中形成的垄断问题。总之,中国单纯依靠50%的控股比例是无法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
贾新光:放开不会是灾难。首先,现在不可能独资,外企只是要求增加股比,比例可经过双方谈判适当放宽。现在中方控股51%,董事长是中方的,总经理是外资的,将来如果董事长是外资的,中方可以担任总经理。另外,50%和49%的利润差异并不大。
过去我们通过限制外资的方法保护自主品牌,现在看,这些少数企业一旦离开合资企业就一天也生存不下去,因为中方控股把自主能力葬送了。
另外,发展自主品牌是国家的政策,但企业发展主要应该靠的是自身能力,而竞争能力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成长。
具体分类看,现在合资的主要几个集团如一汽、上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吉利不存在合资控股问题,主要靠自己。但比较而言,上汽真正自主品牌的产品仅刚过10%,远不及民企。
现在的目标是发展自主汽车工业,国有合资反而阻碍了发展自有的汽车工业,也扼制了奇瑞、吉利这样的民营来发展自主品牌。
王丹青:放开后还是会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精神合作。
今非昔比,中国企业议价能力越来越高,不再是一边倒的被动局面。所以放开限制对汽车行业发展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外资在中国基本完成布局,或是已经找好合作伙伴。有一项规定是一家外资在中国最多能有两个合资方,比如大众有一汽和上汽。这一规定也是外资企业对中方的一种制衡。
所以比例放开会增加双方谈判筹码,但还是要依靠自身实力找“小伙伴”。
重点是双方合作愉快,单纯的控股比例较量对区域市场业务布局没好处。未来在汽车行业,中国将是第一市场。一旦外资车企自己不好好发展,短期内会被赶超,所以他们更多地会是思考发展的方向。
牛海鹏:中国改革开放那么多年正是因为引入了竞争的市场机制使很多行业得到发展,行政保护只会对个别企业有利,未必对整个行业有利。
当初中国加入WTO时说,汽车在中国还是幼稚产业,但这么多年过去,行业总要成长。所以放开是为了迎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