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产业评论 > 正文

合资车企股比“底线”能否放开(4)

2014-01-15 09:36出处:人民网 [原创]责编:赵颖

        王丹青:事实上,外资基本已完成业务布局,不会影响到中国市场竞争态势了。外资之所以销售得好,应用的也是中国的销售渠道。比如宝马华晨,宝马自己负责运营、生产,华晨只负责收红利。东风日产中东风管销售品牌,日产管技术。中国企业的经营渠道、已有的4S布局,使自身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即使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有所变化,也只可能是某个项目的股比发生变化,不会影响整个汽车行业的情况。而一旦产业发生变化,相信国家产业政策制定机构也会作出相应调整。

       牛海鹏:从市场角度看,中国这些内资的汽车企业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保护民族汽车工业是当初设限的主要目的。现在中国汽车企业不那么弱小了,所以要尽量鼓励竞争,希望在竞争中能够壮大。

        中国商务部从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来考虑,认为外资准入限制要放开。中汽协可能担忧的是,一旦解除限制,外资可能成立全资公司。目前的现状是,几大国有汽车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便是合资这一块,如果放开,企业的盈利很可能会存在问题。

        话题三

        会否冲击自主品牌

        “一旦取消,包括吉利等民营车企就可能彻底被‘边缘化’。但这并不是外资的错,本质上是中国这些年在产业引导方面存在失误——一方面,市场有政策保护,但主要针对国企;另一方面,所有技术却被别人控制,或自己的技术很难跟上先进企业。”

        沈丹阳11月19日称,接下来,将按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争取尽快建立起一个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

        此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强调“要放宽投资准入”。对此,有媒体分析,外资在合资车企中的股比如果提升,“将会对合资车企的管理方式带来变化,新车发布频率加快,一些新车的发布地点可能会优先选在中国”。

        那么,破除“红线”会不会对上汽、一汽、长安等国有汽车企业的盈利造成严重影响?对中国自主品牌又会产生怎样的效应?

        崔新生:一旦取消,包括吉利等民营车企就可能彻底被“边缘化”。但这并不是外资的错,本质上是中国这些年在产业引导方面存在失误——一方面,市场有政策保护,但主要针对国企;另一方面,所有技术却被别人控制,或自己的技术很难跟上先进企业。

        针对汽车产业,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在市场方面设立门槛。比如,通过市场来解决垄断或是根据市场占有情况来设限比较恰当。

责任编辑:赵颖 
V讯网

合资车企股比“底线”能否放开(4)

2014-01-15 出处:人民网 [原创] 责编:赵颖

        王丹青:事实上,外资基本已完成业务布局,不会影响到中国市场竞争态势了。外资之所以销售得好,应用的也是中国的销售渠道。比如宝马华晨,宝马自己负责运营、生产,华晨只负责收红利。东风日产中东风管销售品牌,日产管技术。中国企业的经营渠道、已有的4S布局,使自身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即使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有所变化,也只可能是某个项目的股比发生变化,不会影响整个汽车行业的情况。而一旦产业发生变化,相信国家产业政策制定机构也会作出相应调整。

       牛海鹏:从市场角度看,中国这些内资的汽车企业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保护民族汽车工业是当初设限的主要目的。现在中国汽车企业不那么弱小了,所以要尽量鼓励竞争,希望在竞争中能够壮大。

        中国商务部从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来考虑,认为外资准入限制要放开。中汽协可能担忧的是,一旦解除限制,外资可能成立全资公司。目前的现状是,几大国有汽车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便是合资这一块,如果放开,企业的盈利很可能会存在问题。

        话题三

        会否冲击自主品牌

        “一旦取消,包括吉利等民营车企就可能彻底被‘边缘化’。但这并不是外资的错,本质上是中国这些年在产业引导方面存在失误——一方面,市场有政策保护,但主要针对国企;另一方面,所有技术却被别人控制,或自己的技术很难跟上先进企业。”

        沈丹阳11月19日称,接下来,将按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争取尽快建立起一个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

        此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强调“要放宽投资准入”。对此,有媒体分析,外资在合资车企中的股比如果提升,“将会对合资车企的管理方式带来变化,新车发布频率加快,一些新车的发布地点可能会优先选在中国”。

        那么,破除“红线”会不会对上汽、一汽、长安等国有汽车企业的盈利造成严重影响?对中国自主品牌又会产生怎样的效应?

        崔新生:一旦取消,包括吉利等民营车企就可能彻底被“边缘化”。但这并不是外资的错,本质上是中国这些年在产业引导方面存在失误——一方面,市场有政策保护,但主要针对国企;另一方面,所有技术却被别人控制,或自己的技术很难跟上先进企业。

        针对汽车产业,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在市场方面设立门槛。比如,通过市场来解决垄断或是根据市场占有情况来设限比较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