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产业评论 > 正文

合资车企股比“底线”能否放开(3)

2014-01-15 09:36出处:人民网 [原创]责编:赵颖

        但也有观点称,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仅就中国市场看,实际上并不缺资金,更不缺市场,且全球主要的汽车大厂家都在国内拥有合资伙伴,尚未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的大部分都是小汽车厂家,无须放开股比限制来吸引其他企业进入中国投资。

        从利益分配看,实际上在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最赚钱的还是外资企业。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此前对媒体说,“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是国际资本以40%的资本占据50%的市场份额攫取70%的市场利润。”他对媒体说,国有资本的不断被弱化和外资垄断化的不断增强,始终是中国汽车行业所遇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崔新生:合不合时宜,都是“伪命题”。因为,股权限制本就是中国对汽车产业本身的保护,作用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汽车行业是靠技术和产品竞争,基本上现在汽车零配件包括发动机都是别人的技术,所以对控股限制的意义就不大了。总之,这一做法名义上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但用处不大。

        贾新光:从大背景看,中国商务部考虑的是国外大环境的变化,中汽协还是保持原来50%∶50%的观点,这是站在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现状作出的判断。现在并没有说外资可以控股,只是商务部表达了一个意愿。现在,相关部门正在修改新版的外商投资目录,能否改变,在那个目录中会有所体现。

        如果具体从企业的角度看,吉利等民营车企不依靠合资企业生存,所以无所谓放不放开。但国企中的一汽、上汽等,或不愿意放开比例限制。

        总之,股比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更不是民族问题。深入来看,其实是国有大集团如何改革的问题。官方提出“由市场决定”未来发展,也就是说,谁的实力强谁就控股,外资出钱、出技术,但整体却和中方一道控股,即付出少的一方,最终也能拿一半红利。

责任编辑:赵颖 
V讯网

合资车企股比“底线”能否放开(3)

2014-01-15 出处:人民网 [原创] 责编:赵颖

        但也有观点称,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仅就中国市场看,实际上并不缺资金,更不缺市场,且全球主要的汽车大厂家都在国内拥有合资伙伴,尚未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的大部分都是小汽车厂家,无须放开股比限制来吸引其他企业进入中国投资。

        从利益分配看,实际上在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最赚钱的还是外资企业。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此前对媒体说,“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是国际资本以40%的资本占据50%的市场份额攫取70%的市场利润。”他对媒体说,国有资本的不断被弱化和外资垄断化的不断增强,始终是中国汽车行业所遇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崔新生:合不合时宜,都是“伪命题”。因为,股权限制本就是中国对汽车产业本身的保护,作用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汽车行业是靠技术和产品竞争,基本上现在汽车零配件包括发动机都是别人的技术,所以对控股限制的意义就不大了。总之,这一做法名义上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但用处不大。

        贾新光:从大背景看,中国商务部考虑的是国外大环境的变化,中汽协还是保持原来50%∶50%的观点,这是站在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现状作出的判断。现在并没有说外资可以控股,只是商务部表达了一个意愿。现在,相关部门正在修改新版的外商投资目录,能否改变,在那个目录中会有所体现。

        如果具体从企业的角度看,吉利等民营车企不依靠合资企业生存,所以无所谓放不放开。但国企中的一汽、上汽等,或不愿意放开比例限制。

        总之,股比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更不是民族问题。深入来看,其实是国有大集团如何改革的问题。官方提出“由市场决定”未来发展,也就是说,谁的实力强谁就控股,外资出钱、出技术,但整体却和中方一道控股,即付出少的一方,最终也能拿一半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