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双十一,易车公布的订单总量是77992辆,交易额125.6亿,汽车之家公布的订单总量是54085辆,交易额87.95亿,阿里汽车未公布详细数据,阿里汽车事业部总经理王立成事后在媒体采访时说:天猫汽车10万辆。
刚过去的双十一,汽车之家主打两项活动——“一口价车型”和“499元抵扣券”,易车推出特价车、秒杀和红包发放等活动,阿里汽车联合厂商、经销商推出50余款车型,近3万辆特价整车。虽然各家优惠的方式和宣传的噱头不同,可是仔细分析几家汽车电商平台的订购模式,它们的根本还是为经销商提供购车线索,汽车流通的渠道并没有变化。
那么汽车流通渠道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在4S店模式进入中国之前,汽车交易都是在大卖场进行,其中代表是当年车水马龙的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市”。“亚市”成立于1995年,逐渐发展成为当时最大,车型最全的汽车市场,并逐渐影响周边省市进而辐射全国。后来4S店模式出现,4S店在品牌、服务、购车环境的优势,以及“亚市”本身大量存在的以次充好,强买强卖等现象,“亚市”这种汽车交易市场逐渐被淘汰。
4S店虽然高大上,可是运营成本高、配置冗余等问题也逐步显现,随着车市的走冷,在目前的汽车市场,汽车经销商长期处于一种高库存的状态,汽车流通领域常用库存系数来表现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下图反应了最近几个月和去年的经销商总体库存状态。
一般认为,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库存处于较健康状态,库存系数>1.5,反应库存达到警戒水平,库存达到2.5,反应库存过高,经营压力大、风险高,库存超过3,则经销商有崩溃的风险。就目前看来,经销商库存长期处于警戒水平之上,许多经销商都存在库存过大经营困难等问题。
库存压力过大怎么办?汽车二级销售往往是4S经销商缓解自身库存的重要方法。汽车二级销售是指没有厂家授权的,从4S店提车的小型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买车,往往要比在4S店直接购车要更便宜,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二级经销商往往建店规模小,并且多品牌销售,运营成本要比4S店低很多,而4S店往往因为有严重的库存压力,卖车给二级销售的车纯是为了缓解自身的库存压力,以便及时回笼资金,4S店提供给二级销售的车真的是亏本在卖的。
4S店舒缓库存,之前主要是卖车给汽车二级经销商,现在还多了汽车电商。当下的汽车电商在汽车流通领域的作用主要是导流,他们把深度意向的客户聚集起来,卖给经销商,只是汽车电商并没有二级经销商那么温柔,汽车电商正打乱经销商整体的定价体系,对待电商,4S店其实是一个既爱又恨的态度,一方面,汽车经销商亟待通过电商引流,来帮助自己疏导库存,另一方面,经销商对于电商在汽车流通中分走利润感到无奈。
面对汽车电商,某经销商负责人表示:时下很多4S店经营确实出现了问题,库存压力很大,加上电商对利润的分割,仅靠卖车基本是不赚钱的。该店一名销售顾问也坦言,今年的收入普遍不如前两年的一半,很多销售顾问都选择转行。
不过,就目前情况看来,渠道才是车企的命根子,4S店网点的铺开才能保证销量跟疏导厂商库存,厂商绝不会坐视4S店大批退网,而且目前4S店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不仅仅是模式的问题,也许等待经济迎来下一个波峰,4S店的日子会好过许多,未来很长时间,4S店仍然是主流的汽车流通渠道。
另外对电商平台来说,实际运营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汽车作为大型、长周期消费品,单价高,服务链长,真正的网购汽车市场其实远没有形成,双十一由各大平台诱导,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繁荣,这中繁荣其实是不可持续的,经销商其实将双十一当成了一次“大促”,和普通在店里那种促销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规模更大而已。
汽车电商要打通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整个完整环节才是一个真正的电商,目前汽车电商基本只能解决信息流的问题,因此,双十一汽车电商的繁荣其实并不能代表什么,各大平台将双十一当作汽车电商业务的试验田,厂商将双十一当作廉价的品宣平台,经销商将双十一当作免费的展示平台。笔者以为,常态下的汽车电商,还是要以渠道革新为基础,不以销售为目的的电商,都是耍流氓。
2015-11-20 出处:搜狐汽车 [转载] 责编:刘天鸣
2015年双十一,易车公布的订单总量是77992辆,交易额125.6亿,汽车之家公布的订单总量是54085辆,交易额87.95亿,阿里汽车未公布详细数据,阿里汽车事业部总经理王立成事后在媒体采访时说:天猫汽车10万辆。
刚过去的双十一,汽车之家主打两项活动——“一口价车型”和“499元抵扣券”,易车推出特价车、秒杀和红包发放等活动,阿里汽车联合厂商、经销商推出50余款车型,近3万辆特价整车。虽然各家优惠的方式和宣传的噱头不同,可是仔细分析几家汽车电商平台的订购模式,它们的根本还是为经销商提供购车线索,汽车流通的渠道并没有变化。
那么汽车流通渠道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在4S店模式进入中国之前,汽车交易都是在大卖场进行,其中代表是当年车水马龙的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市”。“亚市”成立于1995年,逐渐发展成为当时最大,车型最全的汽车市场,并逐渐影响周边省市进而辐射全国。后来4S店模式出现,4S店在品牌、服务、购车环境的优势,以及“亚市”本身大量存在的以次充好,强买强卖等现象,“亚市”这种汽车交易市场逐渐被淘汰。
4S店虽然高大上,可是运营成本高、配置冗余等问题也逐步显现,随着车市的走冷,在目前的汽车市场,汽车经销商长期处于一种高库存的状态,汽车流通领域常用库存系数来表现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下图反应了最近几个月和去年的经销商总体库存状态。
一般认为,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库存处于较健康状态,库存系数>1.5,反应库存达到警戒水平,库存达到2.5,反应库存过高,经营压力大、风险高,库存超过3,则经销商有崩溃的风险。就目前看来,经销商库存长期处于警戒水平之上,许多经销商都存在库存过大经营困难等问题。
库存压力过大怎么办?汽车二级销售往往是4S经销商缓解自身库存的重要方法。汽车二级销售是指没有厂家授权的,从4S店提车的小型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买车,往往要比在4S店直接购车要更便宜,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二级经销商往往建店规模小,并且多品牌销售,运营成本要比4S店低很多,而4S店往往因为有严重的库存压力,卖车给二级销售的车纯是为了缓解自身的库存压力,以便及时回笼资金,4S店提供给二级销售的车真的是亏本在卖的。
4S店舒缓库存,之前主要是卖车给汽车二级经销商,现在还多了汽车电商。当下的汽车电商在汽车流通领域的作用主要是导流,他们把深度意向的客户聚集起来,卖给经销商,只是汽车电商并没有二级经销商那么温柔,汽车电商正打乱经销商整体的定价体系,对待电商,4S店其实是一个既爱又恨的态度,一方面,汽车经销商亟待通过电商引流,来帮助自己疏导库存,另一方面,经销商对于电商在汽车流通中分走利润感到无奈。
面对汽车电商,某经销商负责人表示:时下很多4S店经营确实出现了问题,库存压力很大,加上电商对利润的分割,仅靠卖车基本是不赚钱的。该店一名销售顾问也坦言,今年的收入普遍不如前两年的一半,很多销售顾问都选择转行。
不过,就目前情况看来,渠道才是车企的命根子,4S店网点的铺开才能保证销量跟疏导厂商库存,厂商绝不会坐视4S店大批退网,而且目前4S店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不仅仅是模式的问题,也许等待经济迎来下一个波峰,4S店的日子会好过许多,未来很长时间,4S店仍然是主流的汽车流通渠道。
另外对电商平台来说,实际运营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汽车作为大型、长周期消费品,单价高,服务链长,真正的网购汽车市场其实远没有形成,双十一由各大平台诱导,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繁荣,这中繁荣其实是不可持续的,经销商其实将双十一当成了一次“大促”,和普通在店里那种促销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规模更大而已。
汽车电商要打通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整个完整环节才是一个真正的电商,目前汽车电商基本只能解决信息流的问题,因此,双十一汽车电商的繁荣其实并不能代表什么,各大平台将双十一当作汽车电商业务的试验田,厂商将双十一当作廉价的品宣平台,经销商将双十一当作免费的展示平台。笔者以为,常态下的汽车电商,还是要以渠道革新为基础,不以销售为目的的电商,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