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和谐汽车和阿里巴巴宣布战略合作,专注于“互联网+汽车销售及服务”领域,并将在两年内,在全国80个城市,建立超过300家“和谐-阿里汽车车码头”网点。宣布合作的第二天,和谐汽车股价大涨逾15%。对此,高盛集团有限公司预测,该合作模式可为和谐汽车未来三年带来至少5亿元的收入,盈利预计增长1%~16%。
事实上,和谐汽车并非第一个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上市经销商集团,今年以来,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不少经销商都开始牵手互联网企业,合作内容也由最初的新车销售,合作布局后市场业务扩展到合作造车等多个方面。虽然双方依然存在竞争,但经销商似乎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意识到,互联网只是工具,运用得当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销商日子不好过
11月2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10月库存预警指数为54.1%,比上月下降了1.6个百分点。而这已是该指数距去年10月来,整整一年处在警戒线以上。
随着国内车市增长放缓,汽车经销商的盈利状况也每况愈下。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上市经销商企业总资产平均增长仅为0.89%,其中7家企业总资产出现负增长;净利润却下滑明显,平均下降21.77%;上半年经销商亏损率更高达70%。
数字的背后,是汽车经销商日子并不好过的现状。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相比那些汽车经销业较发达的国家来说,中国汽车经销商的整体规模依然较小,即使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经销商,所占市场份额也比较有限。加之近两年新车销售不利,今年很可能六到七成经销商在新车销售方面无法盈利;一些规模较小的经销商已出现倒闭、退网、跑路、转业等情况,经销商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在新车销售赚不到钱的情况下,更多经销商寄希望于售后服务。但随着有雄厚资本支持的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销售及后市场领域,以不计成本的方式与经销商拼抢市场,经销商面临的压力更大,因此不得不转型,而牵手互联网企业也成了不少经销商的选择。
汽车业靠烧钱烧不出市场
互联网企业的兴起发展以及带有掠夺性地抢占市场等行为都对经销商的原有业务造成影响,统观汽车行业各产业链,互联网似乎更易入侵汽车销售业。而汽车经销商的电商化也正在成为行业趋势,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开始尝试适合自己的电商模式。一些经销商投入重金自建平台,另一些经销商则对电商更加谨慎,他们更喜欢与大平台合作,从而获取入口和流量,但业务的核心仍然集中在线下。
目前来看,自建电商的经销商依然是少数,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经销商却越来越多,且相比之前经销商与阿里巴巴、京东等流量大户合作主要借其导入客户流量,今年双方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都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有合作造新能源汽车的,也有试水“一口价卖全国”的、合资成立平行进口车电商的,还有合作探索汽车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提供专业上门服务的。但无论是哪种合作方式,经销商集团依然应该注重自身线下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在近日的演讲中曾放言,“互联网是什么?我认为它就是一个工具,没有实体经济,工具干什么用?没有实体经济,马云就是死路一条”。而最近在汽车圈中疯传的博湃养车面临“股东撤资”、“企业倒闭”的消息,尽管当事人对此进行澄清,但却激起汽车从业者们对传统汽车企业与互联网新兴企业关系的讨论。一些传统汽车企业从业者表示,踏踏实实做好线下才是正确玩法。TT快车CEO谷鹰也在其完成B轮融资后表示,“做得越重的企业越有竞争力”。
从中不难看出,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经销商企业在拥抱互联网时依然应注重线下布局。“汽车行业不能单纯靠烧钱烧出市场,相比出行类,经销商的服务频率很低,必须要有线下的把控能力,才能长久地走下去。”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钱文颖表示,正因为这样,互联网企业也更需要和经销商等线下企业合作。
双方合作思路须清晰
相比车企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经销商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车企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卖车渠道,但又不能损害经销商的利益,所以在和新车电商合作时,会做一些权衡,比如只卖定制款或库存款,给经销商一定的生存空间。像上汽集团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得比较早,而一些整车厂还在观望中。
而经销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困境。目前他们和单纯导流的新车电商或后市场互联网公司并不存在直接利益冲突,主要希望借合作完成整车厂布置的销售任务,年底获得补贴。但另一方面经销商也比较焦虑,害怕以后互联网企业影响自己的利益,因此出现了经销商抱团建立“汽车街”的情况,但如何解决汽车经销商内部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是问题。
“在有些后市场服务上,一些经销商等传统服务商比互联网企业的服务更加优质,比如上门服务其实就是伪互联网概念。”钱文颖表示,在大家都在提“互联网+”的情况下,有些经销商和互联网公司的思路并不是很清晰。经销商可能仅仅是为了和互联网公司合作而合作,起码给外界的印象是在积极转型,积极拥抱互联网;而互联网公司也看中经销商的线下资源,知道要做重服务,但未来如何整合,很多经销商和互联网公司都没有想清楚。
对于未来合作可能产生的结果,钱文颖认为,后面可能会产生更多经销商和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的案例。“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经销商未来不一定都能成功,但成功的一定就在这里面。”她说,“在车企都与互联网公司积极合作的今天,如果不做任何改变很可能会在未来被淘汰。”
2015-11-16 出处:搜狐汽车 [转载] 责编:田大鹏
11月2日,和谐汽车和阿里巴巴宣布战略合作,专注于“互联网+汽车销售及服务”领域,并将在两年内,在全国80个城市,建立超过300家“和谐-阿里汽车车码头”网点。宣布合作的第二天,和谐汽车股价大涨逾15%。对此,高盛集团有限公司预测,该合作模式可为和谐汽车未来三年带来至少5亿元的收入,盈利预计增长1%~16%。
事实上,和谐汽车并非第一个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上市经销商集团,今年以来,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不少经销商都开始牵手互联网企业,合作内容也由最初的新车销售,合作布局后市场业务扩展到合作造车等多个方面。虽然双方依然存在竞争,但经销商似乎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意识到,互联网只是工具,运用得当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销商日子不好过
11月2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10月库存预警指数为54.1%,比上月下降了1.6个百分点。而这已是该指数距去年10月来,整整一年处在警戒线以上。
随着国内车市增长放缓,汽车经销商的盈利状况也每况愈下。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上市经销商企业总资产平均增长仅为0.89%,其中7家企业总资产出现负增长;净利润却下滑明显,平均下降21.77%;上半年经销商亏损率更高达70%。
数字的背后,是汽车经销商日子并不好过的现状。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相比那些汽车经销业较发达的国家来说,中国汽车经销商的整体规模依然较小,即使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经销商,所占市场份额也比较有限。加之近两年新车销售不利,今年很可能六到七成经销商在新车销售方面无法盈利;一些规模较小的经销商已出现倒闭、退网、跑路、转业等情况,经销商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在新车销售赚不到钱的情况下,更多经销商寄希望于售后服务。但随着有雄厚资本支持的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销售及后市场领域,以不计成本的方式与经销商拼抢市场,经销商面临的压力更大,因此不得不转型,而牵手互联网企业也成了不少经销商的选择。
汽车业靠烧钱烧不出市场
互联网企业的兴起发展以及带有掠夺性地抢占市场等行为都对经销商的原有业务造成影响,统观汽车行业各产业链,互联网似乎更易入侵汽车销售业。而汽车经销商的电商化也正在成为行业趋势,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开始尝试适合自己的电商模式。一些经销商投入重金自建平台,另一些经销商则对电商更加谨慎,他们更喜欢与大平台合作,从而获取入口和流量,但业务的核心仍然集中在线下。
目前来看,自建电商的经销商依然是少数,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经销商却越来越多,且相比之前经销商与阿里巴巴、京东等流量大户合作主要借其导入客户流量,今年双方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都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有合作造新能源汽车的,也有试水“一口价卖全国”的、合资成立平行进口车电商的,还有合作探索汽车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提供专业上门服务的。但无论是哪种合作方式,经销商集团依然应该注重自身线下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在近日的演讲中曾放言,“互联网是什么?我认为它就是一个工具,没有实体经济,工具干什么用?没有实体经济,马云就是死路一条”。而最近在汽车圈中疯传的博湃养车面临“股东撤资”、“企业倒闭”的消息,尽管当事人对此进行澄清,但却激起汽车从业者们对传统汽车企业与互联网新兴企业关系的讨论。一些传统汽车企业从业者表示,踏踏实实做好线下才是正确玩法。TT快车CEO谷鹰也在其完成B轮融资后表示,“做得越重的企业越有竞争力”。
从中不难看出,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经销商企业在拥抱互联网时依然应注重线下布局。“汽车行业不能单纯靠烧钱烧出市场,相比出行类,经销商的服务频率很低,必须要有线下的把控能力,才能长久地走下去。”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钱文颖表示,正因为这样,互联网企业也更需要和经销商等线下企业合作。
双方合作思路须清晰
相比车企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经销商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车企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卖车渠道,但又不能损害经销商的利益,所以在和新车电商合作时,会做一些权衡,比如只卖定制款或库存款,给经销商一定的生存空间。像上汽集团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得比较早,而一些整车厂还在观望中。
而经销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困境。目前他们和单纯导流的新车电商或后市场互联网公司并不存在直接利益冲突,主要希望借合作完成整车厂布置的销售任务,年底获得补贴。但另一方面经销商也比较焦虑,害怕以后互联网企业影响自己的利益,因此出现了经销商抱团建立“汽车街”的情况,但如何解决汽车经销商内部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是问题。
“在有些后市场服务上,一些经销商等传统服务商比互联网企业的服务更加优质,比如上门服务其实就是伪互联网概念。”钱文颖表示,在大家都在提“互联网+”的情况下,有些经销商和互联网公司的思路并不是很清晰。经销商可能仅仅是为了和互联网公司合作而合作,起码给外界的印象是在积极转型,积极拥抱互联网;而互联网公司也看中经销商的线下资源,知道要做重服务,但未来如何整合,很多经销商和互联网公司都没有想清楚。
对于未来合作可能产生的结果,钱文颖认为,后面可能会产生更多经销商和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的案例。“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经销商未来不一定都能成功,但成功的一定就在这里面。”她说,“在车企都与互联网公司积极合作的今天,如果不做任何改变很可能会在未来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