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言论 > 正文

相关媒体

市场份额连续下滑 自主为何且战且退

2014-04-17 10:45出处:黄少华 [原创]责编:赵颖

         汽车市场整体蛋糕的做大,并没有让自主品牌的处境变得更好。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3月销量数据显示,3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7.18万辆,同比下降2.3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28%,同比下降4.1%。今年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88.53万辆,同比下降1.4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72%,占有率同比下降4.54%。

         “从去年9月以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继续延续下降趋势,这已经是第七个月了。整个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中国品牌轿车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认为,“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现在真正开始短兵相接,因此,建议不要在政策层面加大外国品牌的竞争力。”

        董扬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自主品牌要想改变现状,有三点建议:一是在政策层面,根据WTO条款,政府应公平支持各国品牌的技术研发,应该在“研发投入占企业投资比例”的方面对车企制定政策制约,应该有更多真金白银的投资用来支持中国品牌的技术研发;第二,中国品牌之间应该加强合作,目前中国品牌之间的合作比外国大公司之间的合作弱得多;第三,中国品牌大多处于相同的细分市场,彼此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恶劣,所以应该走差异化路线,减少竞争。

        说起来容易,但就连董扬自己也承认,这样的建议太过理想化,实现难度非常大。且不说曾经广受赞誉的广汽和奇瑞的合作已经没了下文,更何况,自主品牌主要处于10万元以下市场空间,主打性价比,在这种情况下,又能如何走差异化之路?

         “2013年下半年汽车节能补贴政策变化,影响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结构出现变化,造成低端车型销量下滑,由此引发自主品牌整体市场份额下降。”3月19日,比亚迪发布了2013年度报告,在公布其业绩状况的同时,也发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减的提示。比亚迪认为,国家迟迟未发布关于节能汽车的相关具体补贴细则,是导致自主品牌等车型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政策的空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过去几年里,微型车和小型车的市场份额逐步萎缩。如今,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这一细分市场的生存状态更是举步维艰,而这一市场正是自主品牌的主战场。

        事实上,在政策支持层面,随着公务车改革的深入,政府官员必须使用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如何做出更优秀的产品,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就需要企业进行反思和努力,而不是一味抱怨政府和消费者的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自主品牌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销售至上,希望通过模仿、拷贝快速卖车,忽视研发和市场调研的重要性。这种做法,在自主品牌刚刚成立初期,确实起到了快速拉动销量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成熟,以及合资品牌推出更有竞争力的车型,就凸显出后劲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合资品牌纷纷推出更多的小型车和A级车,其中包括丰田的新威驰、致炫和将在北京车展时上市的新卡罗拉,本田的凌派、杰德和基于Concept V概念车打造的小型SUV,还有上海大众的“朗逸家族”等,合资品牌已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分市场。最近,还有消息称,大众要在中国推出售价4万~6万元的廉价车品牌,可以说,自主品牌已经逃无可逃,只能正面迎战。

责任编辑:赵颖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