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言论 > 正文

相关媒体

市场份额连续下滑 自主为何且战且退(2)

2014-04-17 10:45出处:黄少华 [原创]责编:赵颖

        多年前,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表示,以前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是“井水不犯河水”,你占领中高端我守卫中低端,但随着合资品牌推出售价越来越便宜的新产品,尤其是像启辰和宝骏等合资自主品牌的诞生,合资与自主此前默认的8万~10万元的价格缓冲地带早已名存实亡。“现在河水犯了井水,在成本、技术都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如何发展,确实值得思考”。

        首先,应该加大在研发方面的可持续性投入,改变简单拷贝、抄袭的做法。比如,近日上汽发布了其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的全系缸内直喷发动机、双离合变速器和新一代发动机启停系统。在加大对整车研发投入的同时,还加大了对零部件的投入,这可以说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其次,在加大研发投入外,自主品牌还应解决战略和定位频繁调整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车型没有延续性。以奇瑞为例,从“一个奇瑞”到“多生孩子打群架”,再回到“一个奇瑞”,其间,多品牌战略投入了很多资金、人力和物力,如今却都打水漂了。今年,吉利也走上了由多品牌向一个品牌回归的调整之路,这直接影响了上半年的销售业绩。

        市场如此惨烈,已经没有太多时间让自主品牌一再“试错”。“自主品牌可能还有3~5年的缓冲期,但时间窗口已经越来越窄了。”某自主品牌经销商投资人认为,趁合资品牌在中低端市场布局尚未全面展开,如果自主品牌还不能通过过硬的品质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后续面临的品牌生存难题将演变成新一轮的“大浪淘沙”。    

        但并不是所有自主品牌车型都出现下滑,其中,排在自主前三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都实现了正增长。一季度,上汽通用五菱销量激增53.1%,达22.96万辆;长安汽车的销量增幅也高达37%,达19.23万辆,仅次于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销售15.55万辆,略增2.8%。

       长安成为“黑马”,也是这些年来专注研发的结果,无论是广举贤才,还是大手笔投入,长安都走在自主品牌的前列。而长城的快速发展,则源于精耕细分市场,以及对于用户群体的把握。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一味抱怨政策和消费者,并不能让自主品牌变得更强大。只有苦心研发和经营,才是唯一的破解之道。

责任编辑:赵颖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