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产业评论 > 正文

霾成年度热词背后(3)

2013-12-17 10:06出处:法制晚报 [转载]责编:陈冬菊

        治霾   应成下一轮改革示范点

        霾的产生,并非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治霾,我们不需要放任般的消极态度。郑根岭进一步反问,况且,既然西方能走出污染,恢复碧水蓝天,那么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不减少甚至避免污染;从西方目前的工业结构来看,不污染照样可以发展经济,照样可以创造无与伦比的财富,这是毋庸置疑。为什么我们非要坚持“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放着西方今日的好榜样不见贤思齐呢?

        缪因知说,雾霾连接着你我他,连接着中南海和大街小巷,连接着大城市和小乡村,雾霾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责,因此,雾霾也非常适合从一个公共话题变为一个公共治理的对象。希望政府能够尽早对雾霾的成因和防治对策给予更详尽的科学评估。我国有许多需要全民努力协作实现的大业,雾霾就是这样一个治理的必要性获得了明显共识、每个人能明显从中获利、也有意愿为之付出的事业。

        当下是绝佳的契机,一则是大江南北对霾共憎恨,二则目前正有着浓厚的改革氛围。治霾的行动和改革思路,非常适合成为一个政民互动、多方沟通、信息透明化、对策提出科学化、决策实施民主化、决策监督法治化、上下齐担改革成本的示范点。而如此的话,治霾征程必将凸显出难以估量的示范效应,这个改革的效应,可为全面改革攻坚的展开和利益格局再调整树立良好的朝野互信基础与氛围。 

        郑根岭也建议,摆脱“雾锁中国”的困境,需要中央政府强力治污,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承诺落到实处,更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壮士断腕,忍痛舍弃那些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当然,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自觉,节电节能,尽量少开私家汽车上路,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或者步行。那种光想着自己舒服、自己占便宜的自私自利的想法要不得,因为当大家都这样“想法撞车”的时候,“公地悲剧”就难以避免。因此,心系他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从我做起,时时刻刻约束自己加重空气污染的冲动,这样才有希望让大家都能享受到蓝天白云,远离雾霾的毒害。

责任编辑:陈冬菊 
V讯网

霾成年度热词背后(3)

2013-12-17 出处:法制晚报 [转载] 责编:陈冬菊

        治霾   应成下一轮改革示范点

        霾的产生,并非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治霾,我们不需要放任般的消极态度。郑根岭进一步反问,况且,既然西方能走出污染,恢复碧水蓝天,那么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不减少甚至避免污染;从西方目前的工业结构来看,不污染照样可以发展经济,照样可以创造无与伦比的财富,这是毋庸置疑。为什么我们非要坚持“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放着西方今日的好榜样不见贤思齐呢?

        缪因知说,雾霾连接着你我他,连接着中南海和大街小巷,连接着大城市和小乡村,雾霾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责,因此,雾霾也非常适合从一个公共话题变为一个公共治理的对象。希望政府能够尽早对雾霾的成因和防治对策给予更详尽的科学评估。我国有许多需要全民努力协作实现的大业,雾霾就是这样一个治理的必要性获得了明显共识、每个人能明显从中获利、也有意愿为之付出的事业。

        当下是绝佳的契机,一则是大江南北对霾共憎恨,二则目前正有着浓厚的改革氛围。治霾的行动和改革思路,非常适合成为一个政民互动、多方沟通、信息透明化、对策提出科学化、决策实施民主化、决策监督法治化、上下齐担改革成本的示范点。而如此的话,治霾征程必将凸显出难以估量的示范效应,这个改革的效应,可为全面改革攻坚的展开和利益格局再调整树立良好的朝野互信基础与氛围。 

        郑根岭也建议,摆脱“雾锁中国”的困境,需要中央政府强力治污,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承诺落到实处,更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壮士断腕,忍痛舍弃那些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当然,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自觉,节电节能,尽量少开私家汽车上路,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或者步行。那种光想着自己舒服、自己占便宜的自私自利的想法要不得,因为当大家都这样“想法撞车”的时候,“公地悲剧”就难以避免。因此,心系他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从我做起,时时刻刻约束自己加重空气污染的冲动,这样才有希望让大家都能享受到蓝天白云,远离雾霾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