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对此调查报告结果表示认同的基础上,针对报告中提出的典型问题与具体数据等,各位专家与汽车媒体主编,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工作部部长 樊天顺
建议消费者在买车前多做“功课”
现在有的企业为了迅速扩展市场,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车型换代、零部件和技术更新等方面,对于零部件匹配度、技术成熟度等与安全相关的问题关注不够。从消费者来说,理论上都明白安全很重要,但是在实际选购车型时,大家更看重的是外观、价格,对安全的重视比较有限。一旦出了问题,后面的维权就比较麻烦。
我建议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要多试驾,充分了解汽车各方面的性能;购买之后要认真阅读用户手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操作造成车辆不必要的损坏。其次,建议消费者一定要将购买、维修汽车产品时的各类单据、凭证保管好,只有这样在维权时才能有据可依,保障自己的权益。再就是,在汽车质量出现问题时,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投诉维权是最为便捷的方法。
清华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 宋健
企业要善待消费者
现在对汽车市场的普遍认知是售后市场的地位逐渐提高,售前利润在逐步下降。然而,从消费层面来看,大家普遍投诉的问题又多集中在售后。二者的矛盾似乎是天生的,如果厂商不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并很好的解决,将来会影响在市场中的竞争。
如何对待消费者,关键取决于厂家的理念,是善待消费者还是想从消费者身上赚钱。当然,这二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就看是以什么为目的了。据我了解,现在售后市场非常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和经销商的构成有关。有的大集团旗下的销售网点参差不齐,服务水平也就不太统一。很多4S店面对市场压力,还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卖车上,对客户的关注度不够。甚至,有的经销店把售后当成了“宰客”的机会,比如配件市场上100块钱的零部件,到了4S店摇身一变成了500元。所以,对于厂商来说,如何善待消费者,留住消费者才是未来在“后销售”时代活得好的关键。
车人网总编辑 刘强
投诉不应成为“成本”角力的后遗症
紧凑级车投诉偏高,应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就和人的胃容易得病是一个道理——用的多,病也就多。紧凑级车市场一直以来就是汽车市场中竞争 最激烈、同时也是消费者最为敏感的一个细分市场,保有量大,投诉势必也多,每年“3·15”,关于这个细分市场上投诉量大的争论必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