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差异背后的三大原因

2015-11-12 11:41出处:牛大为 [原创]责编:田大鹏

  虽然各单位统计方法不同,但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数差异如此大,不禁让人怀疑数据的准确性和背后的隐情。在采访业内人士和车企相关负责人后,汽车商报梳理出造成数据差异的三大原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月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10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36494辆,销售34316辆,同比增长4.2和4.5倍。

  而在此前一天,工信部发布信息显示,10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5.07万辆,同比增长8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2.17万辆,同比增长8.5倍,插电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7028辆。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96万辆,同比增长4倍,插电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389辆,同比增长2倍。

  11月10日当天,乘联会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1375辆,同比增长3.12倍。

  对比工信部和中汽协以及乘联会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不难发现,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明显高于中汽协和乘联会的数据。一边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主管部门,一边是我国汽车行业的权威协会。部分数据存在差异,不禁让人产生了诸多疑虑。

  对此,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表示,“我也很纳闷,正在和工信部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找出其中的原因。”

  随后,汽车商报联系了部分业内人士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梳理出了造成数据差异的三种原因。

  原因一:数据收集方式不一样

  工信部的数据,来自中机车辆服务中心的新能源汽车公告备案,也就是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而中汽协和乘联会的数据,则来自对各地汽车工业行业协会及车企的统计,换句话说就是新能源生产企业主动上报的。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汽车商报记者,协会与工信部统计数据的方式不一样,工信部统计的数据范围更广,很多没在协会数据统计范围内的生产数据也会被工信部统计在内,所以造成了差异。

  中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及配套技术方案资深研究学者谢子聪也表示,数据收集方法不同肯定会出现差异,这也属正常。尽管数据存在差异,但都具备权威的参考价值。

  原因二:少数车企瞒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汽车商报记者,至于出现较大差异,唯一的可能即来自少数车企的瞒报。至于,是哪家企业瞒报,又为什么瞒报。该负责人表示,不好说!

  此位负责人有关企业瞒报的说法,并非没有根据。记者注意到,中汽协自2014年4季度开始,基本每月都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数据。而今年5、6月份却很反常,中汽协并没有发布相关的新能源汽车的数据。

  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姚杰曾对媒体吐槽道: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个别新能源车企开始自行其是,不愿配合中汽协的产销量统计工作,从而导致了4月、5月的产销数据统计都没有最终核实,故而4月和5月都无法公布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准确产销量。

  至于车企没有及时上报数据的原因,当时就有业内人士直言,买的不好的车企,相关数据发布会对其品牌产生负面影响,自然是能躲就躲。

  众所周知,当一个机构发布的数据具备权威性的时候,它的数据就可以用来作为商业用途。大家买车的时候大概都会习惯性的看看销量数据,什么车卖得好,什么车无人问津,做到了心理有数。因此对车企来说,买的好的车企自然愿意积极发布数据,而买的不好的车企,相关数据发布会对其品牌产生负面影响,自然是能躲就躲。

  由此可猜测,少数车企在核实数据的过程中,虚报、瞒报数据或已成事实。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若不加强监管,必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行业规范管理产生质的影响。

  原因三:政策补贴退坡影响

  在发布会上董扬表示,中汽协还是按以往口径进行统计,与工信部统计数据的差异,只有去年12月份政策公布时存在明显差异,其他月度数据均保持较小差异。记者了解到,当时由于2015 年1月后,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退坡5%,因此12 月的产销量中有部分是透支需求。

  对此,崔东树也向记者表示,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是预拨制度,随着补贴退坡机制的实施,新能源企业拿到的补贴会越来越少。今年多报一些,补贴也就会多拿一些。

责任编辑:田大鹏 

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差异背后的三大原因

2015-11-12 出处:牛大为 [原创] 责编:田大鹏

  虽然各单位统计方法不同,但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数差异如此大,不禁让人怀疑数据的准确性和背后的隐情。在采访业内人士和车企相关负责人后,汽车商报梳理出造成数据差异的三大原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月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10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36494辆,销售34316辆,同比增长4.2和4.5倍。

  而在此前一天,工信部发布信息显示,10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5.07万辆,同比增长8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2.17万辆,同比增长8.5倍,插电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7028辆。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96万辆,同比增长4倍,插电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389辆,同比增长2倍。

  11月10日当天,乘联会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1375辆,同比增长3.12倍。

  对比工信部和中汽协以及乘联会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不难发现,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明显高于中汽协和乘联会的数据。一边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主管部门,一边是我国汽车行业的权威协会。部分数据存在差异,不禁让人产生了诸多疑虑。

  对此,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表示,“我也很纳闷,正在和工信部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找出其中的原因。”

  随后,汽车商报联系了部分业内人士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梳理出了造成数据差异的三种原因。

  原因一:数据收集方式不一样

  工信部的数据,来自中机车辆服务中心的新能源汽车公告备案,也就是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而中汽协和乘联会的数据,则来自对各地汽车工业行业协会及车企的统计,换句话说就是新能源生产企业主动上报的。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汽车商报记者,协会与工信部统计数据的方式不一样,工信部统计的数据范围更广,很多没在协会数据统计范围内的生产数据也会被工信部统计在内,所以造成了差异。

  中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及配套技术方案资深研究学者谢子聪也表示,数据收集方法不同肯定会出现差异,这也属正常。尽管数据存在差异,但都具备权威的参考价值。

  原因二:少数车企瞒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汽车商报记者,至于出现较大差异,唯一的可能即来自少数车企的瞒报。至于,是哪家企业瞒报,又为什么瞒报。该负责人表示,不好说!

  此位负责人有关企业瞒报的说法,并非没有根据。记者注意到,中汽协自2014年4季度开始,基本每月都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数据。而今年5、6月份却很反常,中汽协并没有发布相关的新能源汽车的数据。

  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姚杰曾对媒体吐槽道: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个别新能源车企开始自行其是,不愿配合中汽协的产销量统计工作,从而导致了4月、5月的产销数据统计都没有最终核实,故而4月和5月都无法公布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准确产销量。

  至于车企没有及时上报数据的原因,当时就有业内人士直言,买的不好的车企,相关数据发布会对其品牌产生负面影响,自然是能躲就躲。

  众所周知,当一个机构发布的数据具备权威性的时候,它的数据就可以用来作为商业用途。大家买车的时候大概都会习惯性的看看销量数据,什么车卖得好,什么车无人问津,做到了心理有数。因此对车企来说,买的好的车企自然愿意积极发布数据,而买的不好的车企,相关数据发布会对其品牌产生负面影响,自然是能躲就躲。

  由此可猜测,少数车企在核实数据的过程中,虚报、瞒报数据或已成事实。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若不加强监管,必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行业规范管理产生质的影响。

  原因三:政策补贴退坡影响

  在发布会上董扬表示,中汽协还是按以往口径进行统计,与工信部统计数据的差异,只有去年12月份政策公布时存在明显差异,其他月度数据均保持较小差异。记者了解到,当时由于2015 年1月后,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退坡5%,因此12 月的产销量中有部分是透支需求。

  对此,崔东树也向记者表示,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是预拨制度,随着补贴退坡机制的实施,新能源企业拿到的补贴会越来越少。今年多报一些,补贴也就会多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