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正式后补贴时代,市场竞争开始愈发激烈。新能源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要求开始以价格、续航的初始需求,发展到向技术、设计、服务并存的多元化需求呈现。
11月22日,就在广州车展正式开幕的当天,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和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邵景峰,就目前荣威品牌向上与新一代产品设计风格等问题与接受了汽车预言家的采访。
不同于新势力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上汽荣威作为自主品牌中较早布局新能源的品牌,早在初期就坚持以 “技术优先”为发展导向,成为国内唯一在“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三大技术领域均拥有全球领先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如今当荣威将“新技术、新设计、新模式”作为不断明确的发展企业方向与方针的时候,一个更有温度的“新荣威”正在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向我们走来。
荣威的新技术突破之路
与大多数经历了“彷徨期”的自主品牌不同,上汽荣威在重塑之初就清晰意识到,技术将是成就品牌的第一驱动力,也是一家企业谋求向上的第一要素。为此,在正式进入新能源时代前,上汽荣威开始把自身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作为第一要务。一方面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另一方面尝试与顶尖企业合作,以增强自身对“三电”技术的理解。
截至目前,上汽荣威已经在电芯、功率、半导体、电机等关键子零件的研发制造上具备了引领行业的优势。并与宁德时代、英飞凌等国内外顶尖企业强强联手,构建了技术领先、供应安全、有价格竞争力的供应链。通过技术升级,让品牌溢价力提升至一个全新高度。据了解,不久后上汽荣威将推出全新平台化电驱动、电池方案等领先技术,以自主掌握新能源汽车在电控开发与验证问题。
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
在荣威来看,技术的储备一方面是制造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是能够随着规模的释放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根据不久前荣威发布的绿芯科技技术来看,该技术以解决插电混动与纯电动两个具体方向。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上,荣威将把其作为传统内燃机车型标配的高级动力总成,将插混作为动力总成配置最高的产品。据了解,插电混动汽车的成本相比燃油车略高,因此荣威希望能得有一系列的技术和产业链支持,从最上游的基本元器件到系统动力总成到再整车的匹配不断降本。
而在纯电动车型上,得益于新技术的突破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也极大确保了产品安全。另一个大优势就是让成本再度降低,在朱军来看,让电动车能接近燃油车的价格和性能,但能够拥有比燃油车更高的舒适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才是最终的目的。
朱军向我们举例:10年前我们一个逆变器要卖1.5万元,1度电的电池要卖5000元,而今天的价格只有当初的1/5,如果10年后的成本能再降50%,和燃油车的竞争力将会平起平坐。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荣威的新一代产品都尝试以更优质的产品带给消费者极致的产品体验。以车展中亮相的荣威RX5 eMAX为例,这台搭载上汽“NetBlue蓝芯”与“NetGreen绿芯”科技的先进产品。其实用功率已经达到209kW,百公里加速7.8s,其搭载的10速EDU二代智能电驱变速箱,采用独家新能源科技,在紧凑空间内实现了发动机6挡和电机4挡变速,并将动力系统高度集成,并为其匹配了精确且智能的控制系统。
什么是营销价值?
如果说技术是确保荣威品牌持续走高的基础,那么营销就是刺激品牌的催化剂。当车市增速放缓,销量负增长作为前提时,大多数企业将市占率作为企业一个更加真实的衡量指标。为此俞经民特意强调:“市场占有率不增长的,基本是不及格的。”因此,只有良性的营销方式才能帮助荣威成为“国车第一”的关键与基础。
也正是基于这一目标与出发点,俞经民对于荣威品牌的现阶段营销举措做出了3点清晰的规划:
1、用户:因为用户决定品牌,品牌在用户心里的性质、标签都是需要攻克的“营销技术”。这对于所有车企来说都是相通的,需要找到目标客户,目标人群。
2、互动: “荣威从智能网联到智能座舱,都是无摩擦交互,是真的跨界,是赋空间以情感,赋智能以情商。” 俞经民一再强调这种无摩擦的互动,在整个品牌建设,整个用户沟通的点、线、面都要拥有。
3、新模式: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传统的4S店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互联网的普及也让人们的消费思维与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俞经民看来,渐进的改变不一定赶趟,荣威要加快变革,提出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形象、新体验、新赋能和新价值,与合作伙伴继续登陆探索。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
不论是在荣威整个品牌的理念,还是在俞经民的个人眼中。“用户”这个词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俞经民曾这样讲到:一个品牌在用户心里具有什么特质?打上什么的标签?形象是土的、洋的还是只讲销量不讲价位段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作为营销人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一旦把握失误就可能给品牌带去形象上的偏差。
因此在这样一个思维框架下,荣威意识到以技术为核心、以设计为先导、以服务为后盾,上汽荣威乃至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才可期,这也是营销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新汽车与新设计
就在广州车展开幕前不久,荣威RX5 eMAX正式上市,新产品的推出不但进一步完善了上汽荣威的车型产品阵容,还将荣威自身在设计层面做出了较大程度的优化。与此同时,荣威Vision-iM Concept概念车的推出,奠定了荣威“律动设计”的语言的家族基础。
基于这样产品细节的变化,邵景峰解释道:荣威Vision-iM Concept,作为一款MPV,前脸面部表情跟我们这么多年来打造的荣威品牌产品是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全面面向市场的大平原时代,消费者仿佛是这个大平原的游牧民族,这个风格所体现出来的,就是荣威品牌在这种环境下造型的转变。
为了不断在设计体系寻求创新,目前上汽荣威已经组建三大前瞻设计实验室,其中之一就是计算设计实验室,它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而是在设计方法和工具层面均寻求更大的转变,新的设计框架下,取消了泥模的设计改为算法计算,并将PS向AI方向靠拢,已尝试为设计师带来较大的优化体验。
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邵景峰
邵景峰强调:今天的概念车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不管是传统车的设计,还是电动车的设计,上汽荣威的设计语言都正在全面革新。
不过,尽管设计体系与设计基础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与思考,但上汽荣威乃至整个汽车工业汽车工业仍受到来自新汽车与新技术变革所带来的考验。邵景峰直言“未来汽车作为一个移动交通工具将以什么形式出现?是全体设计师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全体汽车人共同的命题。过去我们畅想、空想。现在,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所有的畅想就要落到设计师的笔上,成为了实际。
据我们了解到,目前全新推出的荣威Vision-i概念车正是基于上汽荣威品牌的设计师结合了5G理念,来为消费者打造的出行载体,基于对未来汽车的模拟画像,上汽荣威的设计团队挖掘了诸多用户在车内的场景以换位思考的角度为用户定制具有专属性的汽车产品。
众所周知,一辆新车从量产到交付都离不开设计团队、工程团队、技术团队之间的相互妥协与配合,以达到最为平衡的状态。
在追求这一平衡点的过程中,邵景峰总是感慨万千,他曾这样说过“在任何时候,当你走到死胡同的时候双方必定要很快妥协,关键看妥协哪一方面。有的时候设计上要妥协,有的是工程团队、技术团队做出妥协。”而这也恰恰是上汽荣威在不断自我突破过程中一个小小细节的展现而已。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9-11-29 出处:汽车预言家 [禁止转载] 责编:田大鹏
当前,随着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正式后补贴时代,市场竞争开始愈发激烈。新能源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要求开始以价格、续航的初始需求,发展到向技术、设计、服务并存的多元化需求呈现。
11月22日,就在广州车展正式开幕的当天,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和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邵景峰,就目前荣威品牌向上与新一代产品设计风格等问题与接受了汽车预言家的采访。
不同于新势力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上汽荣威作为自主品牌中较早布局新能源的品牌,早在初期就坚持以 “技术优先”为发展导向,成为国内唯一在“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三大技术领域均拥有全球领先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如今当荣威将“新技术、新设计、新模式”作为不断明确的发展企业方向与方针的时候,一个更有温度的“新荣威”正在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向我们走来。
荣威的新技术突破之路
与大多数经历了“彷徨期”的自主品牌不同,上汽荣威在重塑之初就清晰意识到,技术将是成就品牌的第一驱动力,也是一家企业谋求向上的第一要素。为此,在正式进入新能源时代前,上汽荣威开始把自身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作为第一要务。一方面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另一方面尝试与顶尖企业合作,以增强自身对“三电”技术的理解。
截至目前,上汽荣威已经在电芯、功率、半导体、电机等关键子零件的研发制造上具备了引领行业的优势。并与宁德时代、英飞凌等国内外顶尖企业强强联手,构建了技术领先、供应安全、有价格竞争力的供应链。通过技术升级,让品牌溢价力提升至一个全新高度。据了解,不久后上汽荣威将推出全新平台化电驱动、电池方案等领先技术,以自主掌握新能源汽车在电控开发与验证问题。
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
在荣威来看,技术的储备一方面是制造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是能够随着规模的释放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根据不久前荣威发布的绿芯科技技术来看,该技术以解决插电混动与纯电动两个具体方向。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上,荣威将把其作为传统内燃机车型标配的高级动力总成,将插混作为动力总成配置最高的产品。据了解,插电混动汽车的成本相比燃油车略高,因此荣威希望能得有一系列的技术和产业链支持,从最上游的基本元器件到系统动力总成到再整车的匹配不断降本。
而在纯电动车型上,得益于新技术的突破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也极大确保了产品安全。另一个大优势就是让成本再度降低,在朱军来看,让电动车能接近燃油车的价格和性能,但能够拥有比燃油车更高的舒适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才是最终的目的。
朱军向我们举例:10年前我们一个逆变器要卖1.5万元,1度电的电池要卖5000元,而今天的价格只有当初的1/5,如果10年后的成本能再降50%,和燃油车的竞争力将会平起平坐。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荣威的新一代产品都尝试以更优质的产品带给消费者极致的产品体验。以车展中亮相的荣威RX5 eMAX为例,这台搭载上汽“NetBlue蓝芯”与“NetGreen绿芯”科技的先进产品。其实用功率已经达到209kW,百公里加速7.8s,其搭载的10速EDU二代智能电驱变速箱,采用独家新能源科技,在紧凑空间内实现了发动机6挡和电机4挡变速,并将动力系统高度集成,并为其匹配了精确且智能的控制系统。
什么是营销价值?
如果说技术是确保荣威品牌持续走高的基础,那么营销就是刺激品牌的催化剂。当车市增速放缓,销量负增长作为前提时,大多数企业将市占率作为企业一个更加真实的衡量指标。为此俞经民特意强调:“市场占有率不增长的,基本是不及格的。”因此,只有良性的营销方式才能帮助荣威成为“国车第一”的关键与基础。
也正是基于这一目标与出发点,俞经民对于荣威品牌的现阶段营销举措做出了3点清晰的规划:
1、用户:因为用户决定品牌,品牌在用户心里的性质、标签都是需要攻克的“营销技术”。这对于所有车企来说都是相通的,需要找到目标客户,目标人群。
2、互动: “荣威从智能网联到智能座舱,都是无摩擦交互,是真的跨界,是赋空间以情感,赋智能以情商。” 俞经民一再强调这种无摩擦的互动,在整个品牌建设,整个用户沟通的点、线、面都要拥有。
3、新模式: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传统的4S店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互联网的普及也让人们的消费思维与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俞经民看来,渐进的改变不一定赶趟,荣威要加快变革,提出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形象、新体验、新赋能和新价值,与合作伙伴继续登陆探索。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
不论是在荣威整个品牌的理念,还是在俞经民的个人眼中。“用户”这个词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俞经民曾这样讲到:一个品牌在用户心里具有什么特质?打上什么的标签?形象是土的、洋的还是只讲销量不讲价位段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作为营销人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一旦把握失误就可能给品牌带去形象上的偏差。
因此在这样一个思维框架下,荣威意识到以技术为核心、以设计为先导、以服务为后盾,上汽荣威乃至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才可期,这也是营销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新汽车与新设计
就在广州车展开幕前不久,荣威RX5 eMAX正式上市,新产品的推出不但进一步完善了上汽荣威的车型产品阵容,还将荣威自身在设计层面做出了较大程度的优化。与此同时,荣威Vision-iM Concept概念车的推出,奠定了荣威“律动设计”的语言的家族基础。
基于这样产品细节的变化,邵景峰解释道:荣威Vision-iM Concept,作为一款MPV,前脸面部表情跟我们这么多年来打造的荣威品牌产品是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全面面向市场的大平原时代,消费者仿佛是这个大平原的游牧民族,这个风格所体现出来的,就是荣威品牌在这种环境下造型的转变。
为了不断在设计体系寻求创新,目前上汽荣威已经组建三大前瞻设计实验室,其中之一就是计算设计实验室,它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而是在设计方法和工具层面均寻求更大的转变,新的设计框架下,取消了泥模的设计改为算法计算,并将PS向AI方向靠拢,已尝试为设计师带来较大的优化体验。
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邵景峰
邵景峰强调:今天的概念车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不管是传统车的设计,还是电动车的设计,上汽荣威的设计语言都正在全面革新。
不过,尽管设计体系与设计基础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与思考,但上汽荣威乃至整个汽车工业汽车工业仍受到来自新汽车与新技术变革所带来的考验。邵景峰直言“未来汽车作为一个移动交通工具将以什么形式出现?是全体设计师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全体汽车人共同的命题。过去我们畅想、空想。现在,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所有的畅想就要落到设计师的笔上,成为了实际。
据我们了解到,目前全新推出的荣威Vision-i概念车正是基于上汽荣威品牌的设计师结合了5G理念,来为消费者打造的出行载体,基于对未来汽车的模拟画像,上汽荣威的设计团队挖掘了诸多用户在车内的场景以换位思考的角度为用户定制具有专属性的汽车产品。
众所周知,一辆新车从量产到交付都离不开设计团队、工程团队、技术团队之间的相互妥协与配合,以达到最为平衡的状态。
在追求这一平衡点的过程中,邵景峰总是感慨万千,他曾这样说过“在任何时候,当你走到死胡同的时候双方必定要很快妥协,关键看妥协哪一方面。有的时候设计上要妥协,有的是工程团队、技术团队做出妥协。”而这也恰恰是上汽荣威在不断自我突破过程中一个小小细节的展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