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布会成功召开

2018-10-12 08:53出处:汽车预言家 [原创]责编:田大鹏

  2018年10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专题发布会在江西赣州成功召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编审委员会主任安庆衡,针对“改革开放40年汽车工业发展回顾与思考”进行深入解析。通过梳理汽车工业的发展,既可以凝练出四十年来的成功经验加以坚持,又能够总结出历史教训加以避免,还能够面向新时代的发展提前做好战略谋划。

图片3.png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编审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汽车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实体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带动了国民经济快速提升,对工业产值、社会税收、劳动就业、产业协同、关键技术、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实体经济产业。

  安庆衡表示,作为带动生产和刺激消费的结合体,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坚实力量。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创造了巨额税收,同时带动了汽车及零部件相关产业的进出口贸易。作为制造业标杆,汽车工业兼具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创造了巨大的就业空间。汽车工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动力。伴随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汽车成为助力科技提升的重要推手,自主研发能力和部分关键技术产品取得明显突破。其中,传统内燃机基本实现自主研发和制造,自主整车也初步形成底盘开发和调教能力,尤其是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核心产品逐渐达到欧美先进水平,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并实现海外批量配套。

  此外,汽车已成为中国对外合作的主战场。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世界地位的攀升,以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为代表的产业群体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并借助海外布局和国际兼并逐步亮相世界舞台,持续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进程。并且,汽车已实现同发达国家的全面并跑。在同世界汽车工业不断交锋、磨合、借鉴、吸收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在整车、零部件、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已经全面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并朝着领跑的方向大步迈进。

  从国家到企业到人才,全方位因素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在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国家政策法规发挥决定性作用。1978年,在邓小平主席的批示下,上海轿车厂引进轿车装配线,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中外合作的先河;1994年,《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将汽车制造确立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7年,《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发布,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建设,江淮大众、众泰福特相继成立,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注入活力。

  安庆衡表示,地方主动作为形成持久动力源泉。地方政府通过加大整车引进力度,全力布局零部件配套建设,推进产业园区发展,开展城市间跨区域合作,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另外,现代化企业管理助力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汽车企业逐步借鉴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生产现代化管理、供应链体系化管理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切实提升全产业链的管理水平,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在自主发展方面,创新和人才储备提供核心支撑。自主创新提升推动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在人才方面,培育储备改善助力民族工业稳健升级。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人才数量有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企业家精神是组织的动力引擎,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对激活汽车产业尤其是民营汽车企业活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产业到研发到市场,多维度发力建设汽车强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同时,安庆衡对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有清醒的认识。例如,国有整车企业依赖合资品牌、国内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整车产业、关键原材料及装备依赖外资企业、产品开发经验及测试数据积累仍然不足等。

  但是,安庆衡仍然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提出了关于未来发展的思考。首先,重视国有资源整合和体制创新。其次,营造自主品牌乘用车的使用环境。目前,国家大力引进自主品牌整车产能建设和推广应用,从而为社会各界梳理了良好的风向标,引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购买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继续加大政府层面和财政层面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通过社会协作营造合适的商业运作模式,积极培育仍未成熟的自主品牌。弘扬企业工匠精神和品质战略同样重要。在研发与产业链方面,要注重自主零部件同步开发及应用,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战略建设。注重汽车产业链纵向资源开发。

  最后安庆衡表示,从1978年的筚路蓝缕到如今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众多世界知名的汽车企业已经在华投资建厂,同时也涌现出一批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受政策促进和补贴激励,中国已经进入产业快速增长阶段,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也相继取得较大进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将持续创新与突破,引领世界汽车产业变革潮流。

责任编辑:田大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布会成功召开

2018-10-12 出处:汽车预言家 [原创] 责编:田大鹏

  2018年10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专题发布会在江西赣州成功召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编审委员会主任安庆衡,针对“改革开放40年汽车工业发展回顾与思考”进行深入解析。通过梳理汽车工业的发展,既可以凝练出四十年来的成功经验加以坚持,又能够总结出历史教训加以避免,还能够面向新时代的发展提前做好战略谋划。

图片3.png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编审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汽车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实体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带动了国民经济快速提升,对工业产值、社会税收、劳动就业、产业协同、关键技术、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实体经济产业。

  安庆衡表示,作为带动生产和刺激消费的结合体,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坚实力量。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创造了巨额税收,同时带动了汽车及零部件相关产业的进出口贸易。作为制造业标杆,汽车工业兼具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创造了巨大的就业空间。汽车工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动力。伴随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汽车成为助力科技提升的重要推手,自主研发能力和部分关键技术产品取得明显突破。其中,传统内燃机基本实现自主研发和制造,自主整车也初步形成底盘开发和调教能力,尤其是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核心产品逐渐达到欧美先进水平,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并实现海外批量配套。

  此外,汽车已成为中国对外合作的主战场。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世界地位的攀升,以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为代表的产业群体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并借助海外布局和国际兼并逐步亮相世界舞台,持续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进程。并且,汽车已实现同发达国家的全面并跑。在同世界汽车工业不断交锋、磨合、借鉴、吸收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在整车、零部件、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已经全面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并朝着领跑的方向大步迈进。

  从国家到企业到人才,全方位因素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在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国家政策法规发挥决定性作用。1978年,在邓小平主席的批示下,上海轿车厂引进轿车装配线,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中外合作的先河;1994年,《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将汽车制造确立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7年,《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发布,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建设,江淮大众、众泰福特相继成立,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注入活力。

  安庆衡表示,地方主动作为形成持久动力源泉。地方政府通过加大整车引进力度,全力布局零部件配套建设,推进产业园区发展,开展城市间跨区域合作,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另外,现代化企业管理助力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汽车企业逐步借鉴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生产现代化管理、供应链体系化管理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切实提升全产业链的管理水平,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在自主发展方面,创新和人才储备提供核心支撑。自主创新提升推动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在人才方面,培育储备改善助力民族工业稳健升级。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人才数量有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企业家精神是组织的动力引擎,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对激活汽车产业尤其是民营汽车企业活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产业到研发到市场,多维度发力建设汽车强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同时,安庆衡对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有清醒的认识。例如,国有整车企业依赖合资品牌、国内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整车产业、关键原材料及装备依赖外资企业、产品开发经验及测试数据积累仍然不足等。

  但是,安庆衡仍然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提出了关于未来发展的思考。首先,重视国有资源整合和体制创新。其次,营造自主品牌乘用车的使用环境。目前,国家大力引进自主品牌整车产能建设和推广应用,从而为社会各界梳理了良好的风向标,引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购买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继续加大政府层面和财政层面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通过社会协作营造合适的商业运作模式,积极培育仍未成熟的自主品牌。弘扬企业工匠精神和品质战略同样重要。在研发与产业链方面,要注重自主零部件同步开发及应用,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战略建设。注重汽车产业链纵向资源开发。

  最后安庆衡表示,从1978年的筚路蓝缕到如今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众多世界知名的汽车企业已经在华投资建厂,同时也涌现出一批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受政策促进和补贴激励,中国已经进入产业快速增长阶段,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也相继取得较大进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将持续创新与突破,引领世界汽车产业变革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