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从跟随到领跑 15岁的东风日产向强者进阶

2018-07-25 15:13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责编:崔浩凯

       对于一个人来说,15年可以让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变为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少年;15年同样可以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变为一个经验十足的干将。对于一家车企同样如此, 2003年东风日产正式成立,作为传统的日系品牌三强,在品牌成立初期相比起更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广汽本田和一汽丰田两个同胞,东风日产在资历和体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经过十余年的砥砺前行,我们欣喜的看到,东风日产已然成为日系合资品牌的领军企业,连续三年销量破百万、今年上半年销量领跑日系合资品牌三强,这些成绩都是对这家“现象级”企业努力最好的褒奖。可以说过去的15年,是东风日产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最好的见证。

 17.jpg

15年不断提升的东风日产速度

       中国的第一波合资热潮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从北京吉普到上汽大众,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向,时间来到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二波合资热潮到来。20036月,东风集团与日产公司实现了整体合资,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67亿元,双方各占50%的股份。品牌创立元年,东风日产的销量为6.5万辆,不及广汽本田和一汽丰田。相比起销量,东风日产人才储备的短板更让人着急,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徐建明回忆起公司初创时的情景时曾说道 “那个时候我们几个人从风神汽车产品处转来30多名工程师、从东风技术中心调过来的9名工程师以及从日产派过来19名工程师,将近70个人,除此之外,真的是一无所有。

    2008919日,东风日产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其1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对于一家刚刚成立了5年的车企来说,这一速度在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也称得上一个奇迹。数据显示,在达成累计100万产销量的速度上,北京现代用了6年、东风本田用了7年、上海通用用了8年。

       时间来到2018年,此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经历了几轮的洗牌,合资品牌浮浮沉沉、自主品牌迎头赶上,进口汽车关税下调等等都对每一家车企造车着冲击。然而东风日产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愈战愈勇,愈战愈强。从2015年到2017年三年时间里,东风日产已经连续三年销量超百万,产值突破1600亿,用户保有量接近1000万的行业领先者。今年上半年东风日产全网累计终端销售更是突破53万辆,同比增幅11.1%。东风日产短短15年的时间从一家小的汽车合资公司成长为一支拥有1300余人的研发团队。
       对于东风日产这15年间的变化,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总结到,东风日产从无到有,从行业的一只丑小鸭,到历经合资初期的阵痛,再到快速发展、稳健前行。

 15.jpg 

挑战合资品牌TOP3 底气十足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群体对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与之对应的是,一些车企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在汽车“新四化”时代让产品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如何造出让消费者喜欢的车型?如何让消费者认同品牌的主张?都成为各个车企面临的课题。

       在这方面,东风日产布局相比竞品更早布局,并且已经将更先进的技术率先导入中国市场。今年是东风日产正式进入日产智行科技(NIM)行动元年,它们将在智能动力、智能驾驶和智能互联全方位发力,满足消费和对于智能化时代所有的需求。在智能动力方面,从今年北京车展“轩逸•纯电”亮相开始,日产最先进的EVe-POWERVCT等动力技术都将陆续导入,至2022年将导入不少于5款电驱动车型,挑战销量30%的电驱动化占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20日,定位“全球专业纯电家轿”的国内主流合资企业首款国产纯电动汽车——轩逸•纯电SYLPHY Zero Emission已经发起预售,并且收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在智能驾驶层面,将逐步导入先进的ProPILOT、ProPILOT Park等自动驾驶技术,东风日产也将成为中国市场自动驾驶技术的先行者。对于智能驾驶,东风日产还有比这更为宏大的计划。到2019年,逐步导入高速公路单车道自动驾驶技术;2021年,逐步导入高速公路多车道自动驾驶技术;至2022年,实现复杂城市道路下的自动驾驶技术。

       而在智能互联方面,东风日产结合日产智联技术,自主研发了主流合资车企中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联网系统——“智行+”车联系统,该系统将以劲客智联版为开端,2018年完成全车系主力车型的“智行+”车联系统搭载。

       对于东风日产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东风日产商品规划总部总部长张治表示,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痛点为他们构筑拥有一台完美车的梦想,这就是商企。新趋势下,我们要将汽车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以智能去拥抱未来。”

       此外,东风日产15的发展过程中,背后重要的支撑力量是独有企业文化——东风日产所称的“狼性文化”的传承,也被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时任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周先鹏曾经说,进入互联网+时代,商业生态已截然不同,寻找风口成为关键。面对增速变缓与技术变革的双重挑战,东风日产这个年轻的企业仍然要保持狼性。需要指出的是,狼性不一定是针对其他对手,东风日产不是从对手身上找机会,而是重申自我。而这种狼性文化已经深深植入到每一个东风日产人的血液中,也逐渐成为持续经营的动力,战略的基石,更是东风日产区别于对手独有核心竞争力。

       正是有了对自我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未来形式判断,东风日产提出了到2022年,从销量、市占率、品牌好感度、客户满意度、企业经营质量、产品质量等维度衡量,要挑战合资品牌TOP 3,年度销量达到160万辆,在合资非豪华阵营中市场占有率超12%,品牌好感度、客户满意度、企业经营质量、产品质量均进入前三的目标。
 

商报点评:

       拿指南针寻找未来 梦想不会偏航

       在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汽车行业势必诞生新的风口。而在风口之上,谁能顺势起飞,谁又将被淘汰取决于企业对于未来行驶的判断,更取决于企业的核心驱动力。
       对于未来发展,东风日产总是目标明确并且勇往直前,亦如它们15年前的那样。“我们需要拿着指南针去寻找未来,而不是用旧地图去发现新大陆。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指南针比地图更有用。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的双核驱动发展路线,就是东风日产未来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南针。对于这样一家企业,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将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时我们也期待东风日产下一个、更多的15年书写更多的传奇。

责任编辑:崔浩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跟随到领跑 15岁的东风日产向强者进阶

2018-07-25 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 责编:崔浩凯

       对于一个人来说,15年可以让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变为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少年;15年同样可以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变为一个经验十足的干将。对于一家车企同样如此, 2003年东风日产正式成立,作为传统的日系品牌三强,在品牌成立初期相比起更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广汽本田和一汽丰田两个同胞,东风日产在资历和体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经过十余年的砥砺前行,我们欣喜的看到,东风日产已然成为日系合资品牌的领军企业,连续三年销量破百万、今年上半年销量领跑日系合资品牌三强,这些成绩都是对这家“现象级”企业努力最好的褒奖。可以说过去的15年,是东风日产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最好的见证。

 17.jpg

15年不断提升的东风日产速度

       中国的第一波合资热潮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从北京吉普到上汽大众,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向,时间来到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二波合资热潮到来。20036月,东风集团与日产公司实现了整体合资,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67亿元,双方各占50%的股份。品牌创立元年,东风日产的销量为6.5万辆,不及广汽本田和一汽丰田。相比起销量,东风日产人才储备的短板更让人着急,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徐建明回忆起公司初创时的情景时曾说道 “那个时候我们几个人从风神汽车产品处转来30多名工程师、从东风技术中心调过来的9名工程师以及从日产派过来19名工程师,将近70个人,除此之外,真的是一无所有。

    2008919日,东风日产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其1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对于一家刚刚成立了5年的车企来说,这一速度在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也称得上一个奇迹。数据显示,在达成累计100万产销量的速度上,北京现代用了6年、东风本田用了7年、上海通用用了8年。

       时间来到2018年,此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经历了几轮的洗牌,合资品牌浮浮沉沉、自主品牌迎头赶上,进口汽车关税下调等等都对每一家车企造车着冲击。然而东风日产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愈战愈勇,愈战愈强。从2015年到2017年三年时间里,东风日产已经连续三年销量超百万,产值突破1600亿,用户保有量接近1000万的行业领先者。今年上半年东风日产全网累计终端销售更是突破53万辆,同比增幅11.1%。东风日产短短15年的时间从一家小的汽车合资公司成长为一支拥有1300余人的研发团队。
       对于东风日产这15年间的变化,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总结到,东风日产从无到有,从行业的一只丑小鸭,到历经合资初期的阵痛,再到快速发展、稳健前行。

 15.jpg 

挑战合资品牌TOP3 底气十足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群体对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与之对应的是,一些车企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在汽车“新四化”时代让产品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如何造出让消费者喜欢的车型?如何让消费者认同品牌的主张?都成为各个车企面临的课题。

       在这方面,东风日产布局相比竞品更早布局,并且已经将更先进的技术率先导入中国市场。今年是东风日产正式进入日产智行科技(NIM)行动元年,它们将在智能动力、智能驾驶和智能互联全方位发力,满足消费和对于智能化时代所有的需求。在智能动力方面,从今年北京车展“轩逸•纯电”亮相开始,日产最先进的EVe-POWERVCT等动力技术都将陆续导入,至2022年将导入不少于5款电驱动车型,挑战销量30%的电驱动化占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20日,定位“全球专业纯电家轿”的国内主流合资企业首款国产纯电动汽车——轩逸•纯电SYLPHY Zero Emission已经发起预售,并且收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在智能驾驶层面,将逐步导入先进的ProPILOT、ProPILOT Park等自动驾驶技术,东风日产也将成为中国市场自动驾驶技术的先行者。对于智能驾驶,东风日产还有比这更为宏大的计划。到2019年,逐步导入高速公路单车道自动驾驶技术;2021年,逐步导入高速公路多车道自动驾驶技术;至2022年,实现复杂城市道路下的自动驾驶技术。

       而在智能互联方面,东风日产结合日产智联技术,自主研发了主流合资车企中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联网系统——“智行+”车联系统,该系统将以劲客智联版为开端,2018年完成全车系主力车型的“智行+”车联系统搭载。

       对于东风日产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东风日产商品规划总部总部长张治表示,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痛点为他们构筑拥有一台完美车的梦想,这就是商企。新趋势下,我们要将汽车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以智能去拥抱未来。”

       此外,东风日产15的发展过程中,背后重要的支撑力量是独有企业文化——东风日产所称的“狼性文化”的传承,也被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时任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周先鹏曾经说,进入互联网+时代,商业生态已截然不同,寻找风口成为关键。面对增速变缓与技术变革的双重挑战,东风日产这个年轻的企业仍然要保持狼性。需要指出的是,狼性不一定是针对其他对手,东风日产不是从对手身上找机会,而是重申自我。而这种狼性文化已经深深植入到每一个东风日产人的血液中,也逐渐成为持续经营的动力,战略的基石,更是东风日产区别于对手独有核心竞争力。

       正是有了对自我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未来形式判断,东风日产提出了到2022年,从销量、市占率、品牌好感度、客户满意度、企业经营质量、产品质量等维度衡量,要挑战合资品牌TOP 3,年度销量达到160万辆,在合资非豪华阵营中市场占有率超12%,品牌好感度、客户满意度、企业经营质量、产品质量均进入前三的目标。
 

商报点评:

       拿指南针寻找未来 梦想不会偏航

       在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汽车行业势必诞生新的风口。而在风口之上,谁能顺势起飞,谁又将被淘汰取决于企业对于未来行驶的判断,更取决于企业的核心驱动力。
       对于未来发展,东风日产总是目标明确并且勇往直前,亦如它们15年前的那样。“我们需要拿着指南针去寻找未来,而不是用旧地图去发现新大陆。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指南针比地图更有用。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的双核驱动发展路线,就是东风日产未来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南针。对于这样一家企业,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将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时我们也期待东风日产下一个、更多的15年书写更多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