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产业评论 > 正文

争夺智能交通:七年抗战才刚刚开始(4)

2013-12-25 09:22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转载]责编:陈冬菊

        中期共识:半自动驾驶

        汽车业的中期目标共识是“实现半自动”,包括驾驶员辅助系统,安全提醒系统、盲区展示、声控指令、语音和手势识别。还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对驾驶员最优驾驶进行指导。比如踩刹车过多,就提醒车主注意该项。

        本田在今年11月的全球媒体大会上,提供了改装的无人驾驶雅阁供媒体记者体验,研发人员设置了九宫格式的多个弯道、等待过斑马线的行人、雷达探测盲区的车辆等等模拟城市道路,无人驾驶雅阁可以自动识别顺利通过。

        但是如果斑马线旁边的行人并非过马路,而恰巧面对马路,无人驾驶车就无法识别,也会停下来等待。研发人员认为无人驾驶的另外两个难题是:要做到市场推广,还需要路面上所有能移动的物体,包括自行车等都有信号发射装置,才可以填补避免雷达盲区出现的事故;另一个问题是车与车、车与设备联网后,如何避免网络骇客的攻击。

        硅谷在智能化上走得更快一些。尽管苹果还没有推出iCar,不过谷歌的Self-Driving-Car在过去50万英里的实况道路测试中,只发生过一起事故,原因是对方违反交通规则。

        谷歌和特斯拉都认为互联时代很快就将到来。他们认可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预测全球将有66亿互联物体,其中汽车预估有6200万辆,汽车将会是第三大互联网的物体。

        谷歌研究无人驾驶汽车已经5年多,也是目前最成熟无人驾驶汽车产品的拥有者。奔驰、大陆集团等传统汽车企业确定了与谷歌合作无人驾驶汽车开发,不过,早前曾达成初步意向的特斯拉、日产等车企最终放弃了与谷歌的类似合作。

        谷歌(中国)的一位高层在美国体验Self-Driving-Car后写道:“体验完走出车门的一刹那,我发现腿软了——毕竟是第一次体验如此刺激的高科技。看来在上路之前克服心理障碍也是必要的一环。”

责任编辑:陈冬菊 
V讯网

争夺智能交通:七年抗战才刚刚开始(4)

2013-12-25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转载] 责编:陈冬菊


        中期共识:半自动驾驶

        汽车业的中期目标共识是“实现半自动”,包括驾驶员辅助系统,安全提醒系统、盲区展示、声控指令、语音和手势识别。还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对驾驶员最优驾驶进行指导。比如踩刹车过多,就提醒车主注意该项。

        本田在今年11月的全球媒体大会上,提供了改装的无人驾驶雅阁供媒体记者体验,研发人员设置了九宫格式的多个弯道、等待过斑马线的行人、雷达探测盲区的车辆等等模拟城市道路,无人驾驶雅阁可以自动识别顺利通过。

        但是如果斑马线旁边的行人并非过马路,而恰巧面对马路,无人驾驶车就无法识别,也会停下来等待。研发人员认为无人驾驶的另外两个难题是:要做到市场推广,还需要路面上所有能移动的物体,包括自行车等都有信号发射装置,才可以填补避免雷达盲区出现的事故;另一个问题是车与车、车与设备联网后,如何避免网络骇客的攻击。

        硅谷在智能化上走得更快一些。尽管苹果还没有推出iCar,不过谷歌的Self-Driving-Car在过去50万英里的实况道路测试中,只发生过一起事故,原因是对方违反交通规则。

        谷歌和特斯拉都认为互联时代很快就将到来。他们认可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预测全球将有66亿互联物体,其中汽车预估有6200万辆,汽车将会是第三大互联网的物体。

        谷歌研究无人驾驶汽车已经5年多,也是目前最成熟无人驾驶汽车产品的拥有者。奔驰、大陆集团等传统汽车企业确定了与谷歌合作无人驾驶汽车开发,不过,早前曾达成初步意向的特斯拉、日产等车企最终放弃了与谷歌的类似合作。

        谷歌(中国)的一位高层在美国体验Self-Driving-Car后写道:“体验完走出车门的一刹那,我发现腿软了——毕竟是第一次体验如此刺激的高科技。看来在上路之前克服心理障碍也是必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