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产业评论 > 正文

斯柯达的困惑:品牌独立去哪儿了(2)

2014-05-12 09:34出处:经济观察报 [转载]责编:赵颖

        曾在中国任职5年的范安德当然知晓其中的微妙,他掌管斯柯达之后推动在大众中国内部成立斯柯达中国事业部,并通过导入进口车,以及在上海大众斯柯达营销事业部设立双总监、安插外方高管等多项举措,意图逐步扩大斯柯达“话语权”。

        但随后大众集团统一在华进口车的战略打乱了范安德的部署,上海大众也对斯柯达中国的收权感到不满,错综复杂的内耗使得斯柯达中国始终难以发挥独立作用,范安德制定的雄心勃勃的中国扩展计划也难以推进。

         “独立”去哪儿?

        在此前一系列推动斯柯达在华独立的构架安排、人事任命见效不大后,强势派管理者范安德并未气馁,前不久落幕的北京车展期间,他抛出了新方案,与上海大众成立销售合资公司。

        虽然按照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与现实条件,身为大众集团旗下子品牌的斯柯达在华成立集生产、销售、研发等全面的合资公司并不现实,但成立销售领域的合资公司则不难实现。成立独立销售合资公司后,斯柯达品牌享受独立销售利润分成的同时在品牌独立性、营销投入上有更大的自主空间。

        这一更为激进策略的背后是斯柯达全球品牌革新运动。自上世纪90年代并入大众集团后,斯柯达也经历过一段品牌迷茫期,在与大众品牌共享平台、产品与技术与大众非常接近的情况下如何保持鲜明的品牌特色?

        经过市场调研后,范安德为斯柯达拟定了“动感、激情”的年轻化路线。

        前不久的北京车展上,斯柯达重点展示了3月份日内瓦车展上发布的VisionC概念车,鲜亮的苹果绿、5门掀背、轿跑风格等全新设计语言,与斯柯达以往的形象大为不同。与此同时,斯柯达全球还加快了产品更新的步伐,3月日内瓦车展上一口气推出3款全新产品。

       在中国市场,斯柯达也加快产品更新,即将上市的全新明锐是大众在华MQB平台推出的首款三厢版车型,也是上海大众的首款MQB车型。

        而在营销层面,上海大众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向斯柯达全新品牌定位靠拢。北京车展前夕正式上市的昕动,无论是上市活动把车高高挂在墙上、红黑撞色主题布置力求营造炫目激情的氛围,还是在微博上发起的红黑头像设计活动,都在贴合时下年轻人喜欢的口味。

        不过,对于困扰斯柯达发展的制度性“牢笼”而言,这一切改变都止于表层。分析人士认为,斯柯达数年很难以跨越从20万辆到30万辆这一门槛,关键是受制于品牌资源投入有限,相对于“母体”上海大众VW品牌动辄百万辆级的盘子而言,斯柯达根本不具备“平等对话”的资格。

        即便斯柯达摆脱了体制上的掣肘,最终与上海大众组建了合资销售公司,品牌“独立”后去哪里同样面临两难抉择。

       在范安德的表述中,革新后的斯柯达产品力足可对标宝马、奔驰等高档品牌,品牌定位也毫不低于大众。

        “我们希望斯柯达品牌到大众品牌没有或者将来也不会覆盖的区域里去。”上海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贾鸣镝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称,“今后斯柯达品牌会走更加时尚、个性化的路线。”上述表态意味着,在上海大众眼里,斯柯达品牌只能走小众路线,无法与VW品牌“争宠”。

        而斯柯达在华独立运动,显然需要上海大众方面的大力配合。但上海大众方面目前对此态度并不明确。上海大众内部人士介绍,不久前的北京国际车展期间,范安德确实与上海大众高层方面进行过这方面的沟通,但并未形成任何决议,目前斯柯达独立一事没有时间表。

 

责任编辑:赵颖 
V讯网

斯柯达的困惑:品牌独立去哪儿了(2)

2014-05-12 出处:经济观察报 [转载] 责编:赵颖

        曾在中国任职5年的范安德当然知晓其中的微妙,他掌管斯柯达之后推动在大众中国内部成立斯柯达中国事业部,并通过导入进口车,以及在上海大众斯柯达营销事业部设立双总监、安插外方高管等多项举措,意图逐步扩大斯柯达“话语权”。

        但随后大众集团统一在华进口车的战略打乱了范安德的部署,上海大众也对斯柯达中国的收权感到不满,错综复杂的内耗使得斯柯达中国始终难以发挥独立作用,范安德制定的雄心勃勃的中国扩展计划也难以推进。

         “独立”去哪儿?

        在此前一系列推动斯柯达在华独立的构架安排、人事任命见效不大后,强势派管理者范安德并未气馁,前不久落幕的北京车展期间,他抛出了新方案,与上海大众成立销售合资公司。

        虽然按照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与现实条件,身为大众集团旗下子品牌的斯柯达在华成立集生产、销售、研发等全面的合资公司并不现实,但成立销售领域的合资公司则不难实现。成立独立销售合资公司后,斯柯达品牌享受独立销售利润分成的同时在品牌独立性、营销投入上有更大的自主空间。

        这一更为激进策略的背后是斯柯达全球品牌革新运动。自上世纪90年代并入大众集团后,斯柯达也经历过一段品牌迷茫期,在与大众品牌共享平台、产品与技术与大众非常接近的情况下如何保持鲜明的品牌特色?

        经过市场调研后,范安德为斯柯达拟定了“动感、激情”的年轻化路线。

        前不久的北京车展上,斯柯达重点展示了3月份日内瓦车展上发布的VisionC概念车,鲜亮的苹果绿、5门掀背、轿跑风格等全新设计语言,与斯柯达以往的形象大为不同。与此同时,斯柯达全球还加快了产品更新的步伐,3月日内瓦车展上一口气推出3款全新产品。

       在中国市场,斯柯达也加快产品更新,即将上市的全新明锐是大众在华MQB平台推出的首款三厢版车型,也是上海大众的首款MQB车型。

        而在营销层面,上海大众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向斯柯达全新品牌定位靠拢。北京车展前夕正式上市的昕动,无论是上市活动把车高高挂在墙上、红黑撞色主题布置力求营造炫目激情的氛围,还是在微博上发起的红黑头像设计活动,都在贴合时下年轻人喜欢的口味。

        不过,对于困扰斯柯达发展的制度性“牢笼”而言,这一切改变都止于表层。分析人士认为,斯柯达数年很难以跨越从20万辆到30万辆这一门槛,关键是受制于品牌资源投入有限,相对于“母体”上海大众VW品牌动辄百万辆级的盘子而言,斯柯达根本不具备“平等对话”的资格。

        即便斯柯达摆脱了体制上的掣肘,最终与上海大众组建了合资销售公司,品牌“独立”后去哪里同样面临两难抉择。

       在范安德的表述中,革新后的斯柯达产品力足可对标宝马、奔驰等高档品牌,品牌定位也毫不低于大众。

        “我们希望斯柯达品牌到大众品牌没有或者将来也不会覆盖的区域里去。”上海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贾鸣镝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称,“今后斯柯达品牌会走更加时尚、个性化的路线。”上述表态意味着,在上海大众眼里,斯柯达品牌只能走小众路线,无法与VW品牌“争宠”。

        而斯柯达在华独立运动,显然需要上海大众方面的大力配合。但上海大众方面目前对此态度并不明确。上海大众内部人士介绍,不久前的北京国际车展期间,范安德确实与上海大众高层方面进行过这方面的沟通,但并未形成任何决议,目前斯柯达独立一事没有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