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可谓是新能源车的推广元年。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产品层面,还是技术层面,新能源汽车就像这个阴沉沉的早春天气里不怕冷的梅花和迎春花,突然就突破了雾霾,鲜亮亮地、水灵灵地、喜气洋洋地站到了我们面前。
如果是几年前,哪怕是去年呢,大家说起新能源车,特别是电动车,还觉得离我们好远,几乎就是概念车一样,谁要说他想买个电动车,只怕大家当他异类了。
据中汽协数据,今年一月份比亚迪秦 673 辆,荣威e50 274辆 ,丰田普锐斯 167辆,比亚迪e6 126辆,今年二月份,秦834辆,QQEV 502辆,E6238辆,普锐斯152辆,奇瑞M1纯电动2辆,北汽E 1辆,新君威混动9辆,共计1738辆。
3月份全国新能源总销量为2581台,其中秦877台,奇瑞QQ电动528台,比亚迪E6 255台,非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凯美瑞也居然有了好收成,达到474台,而普锐斯也有97辆。
鉴于如此优秀的表现,王传福说,比亚迪全年计划完成2万车新能源车。
而在2013年,国内纯电动汽车产量达到14235辆,比2012年增长48.98%。产量排在前10的企业,还有北汽、长安、江淮、比亚迪、上汽、东风等中国企业。今年产销同比去年至少增长一倍以上,达到4万辆不成问题。
如今,遇到开着新能源车的人,大家也会上前围观,但,肯定不是那种猎奇的心态,而是认真的询问情况,心里盘算着自己要不要买一辆。
为什么仅仅一年时间,就会发生如此大变化?
简单地说来,有着好几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国家政策发力,二是车企自身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有了可以支撑市场的力量,三是经过这些年的酝酿,人们的观念也被更新了。
先说政策层面。之前国家层面的政策虽然也很是倡导新能源,但是地方政策并不是太支持,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各地只支持自己所在地的企业,开法在全国市场形成良性竞争,好的产品也无法形成全国性的竞争优势。而今年开年之后,北京放开了新能源准入,先后有两批新能源汽车进入北京市场,而且还有相应的补贴,启用新号段,不摇号,不限行,那些苦于摇不到号的人终地实现了光明正大的购车梦,不过,北京只对纯电动放开,而像秦这样广受欢迎的插电式则仍然没有资格;上海更进一步,对于纯电动和插电式,只要符合工信部标准,统统放开。在上海,一个牌照相当于人民币8万元,再加上国家和上海地方政府双层补贴,于是购者踊跃; 而天津也是如此,基本上跟国家标准一致,两级政府补贴到位,而且也不必摇号,放心购买。下一步,预计还会有更多的城市会放开新能源准入,把地方政府补贴落实到位。
从三个月的销量来看,比亚迪一直雄居榜首,其中秦的销量分别是673辆和834辆、877辆,几乎占了全体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半。要知道,秦还是在北京并没有放开准入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如果北京也对插电式混动车甚至一般混动车如普锐斯等等放开准入的话,考虑到北京的拥堵情况以及购车之难,秦至少还会每月上升500到800辆不成问题。
为什么秦会雄居新能源之首?第一首先是70公里以内用电、70公里以外还有一个1.5T的发动机随时替换,解决了人们万一出远门的担忧,在眼下充电配套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秦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新能源形式,另外在观念转换之初,这种过度形式的插电式更让人放心和接受。第二当然是秦的技术非常先进,抛开那些方便的配置,诸如只要有油就不会电池没电打不着车、家里电源就可以充电等等好处,其本身可靠的电池稳定性、以及双擎的强大动力,也是让消费者比较着迷的地方。
所以,在雾霾当前环保问题突出、拥堵导致排放增加的今天,新能源的步子应该放得更大一些。各地方政府比如北京,应该向上海和天津学习,只要是符合工信部定义标准的新能源车,都应该放开准入,并给予相应补贴,让消费者自己去选择,让市场去大海淘沙,这样会更有利于新能源的发展,对于改善空气和交通,有着当下和长远的意义。其实上层也有不少人有着相同的看法,甚至呼吁减慢新能源补贴退出步伐的人,也大有人在。
哪一天,新能源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相信已经不远了。市场一定旦动,消费者一旦尝到甜头,就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