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下午,观致汽车发出官方宣布称,已顺利迎来战略投资者——宝能集团。宝能集团16.25亿收购了观致25%股权,未来将与奇瑞汽车、Quantum(2007)LLC(量子公司)一起,共同支持观致汽车的发展。根据协议,接下来三方还将共同为观致增资65亿。
观致汽车CEO刘良表示,三方股东将合力为观致带来更好的资源,助力观致汽车进入全新时代。
自此,观致的售卖风波终于尘埃落地。通读观致汽车发布的官方公告,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对未来前景的期许,振奋十足。然而此篇公告并没有透露过多的收购细节,对于此后观致的发展规划也基本以“积极布局新能源产品”一笔带过。
十载春秋,从意气风发自主高端化的“探路者”,到历经坎坷、持续亏损的“失意者”,观致汽车的成长历程,令业内唏嘘、感慨。而对于此次易主,有业内人士认为身陷困境的观致终于迎来了家大业大的拯救者;但也有人认为,宝能集团作为汽车行业的“门外汉”,之所以收购观致,更多地是看上了其生产资质,想“借鸡生蛋”。十年观致的未来之路,令人遐想无限。
观致的“个性”能改吗?
作为近年来中国市场中的全新自主品牌,观致是极有个性的一员,既执着,又傲娇。执着之处在于从2007年诞生以来,观致就一直在强调高端化的品牌调性;傲娇则反映在观致一直在刻意摆脱与奇瑞之间的关系,且不断宣扬只把车卖给懂观致的人。
从轰轰烈烈地一盆热火般地追求品牌高端化,到频繁更替高层管理人员、产品定位飘忽不定,在努力向上走的道路上,观致似乎活得很拧巴。
“观致生得太早了,太孤单寂寞了。” 观致汽车市场与传播执行副总裁宁述勇曾认为,在观致诞生的时代,人们还无法理解、接受自主品牌的高端化。但其实观致发展瓶颈的症结并不在于“生不逢时”,而是那种故做高端的营销模式,让观致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远。
其实,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业内普遍对于观致的产品水平呈现认可的态度。但一意孤行地让消费者主动迎合其产品的特质,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如今观致成功易主,在产品营销方面想必已无法如以往一样“任性”,或许收敛个性后历经重新定位的观致汽车有望再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观致不会沦为宝能的“棋子”
实际上,观致被宝能集团收购的消息盛传已久,之所以时至今日仍然引起如此高的关注,除了与观致自带的“话题体质”有关,还与宝能集团的“特殊身份”有着紧密的联系。宝能集团是一家以资本为主导的公司,近年来在逐渐向实业领域进军,曾被前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称之为“野蛮人”。
宝能集团向汽车行业的进军也很迅猛。今年3月20日,宝能集团注册成立了宝能汽车有限公司,10月19日,宝能集团与杭州市富阳区政府签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将投资140亿元建设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研发、总部楼宇及电机、电池、电控等。11月,宝能集团又与昆明市政府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建设包括新能源汽车等六大项目。
种种极限表明,宝能进军行业早已筹划多时,这不禁令人为观致的前途捏了一把汗。毫无疑问,宝能收购观致,最大的好处就是获得观致的生产资质。那么未来宝能是否会精于自身的产品开发而冷落观致呢?
对此,汽车行业专家颜景辉认为,宝能收购观致,属于各取所需。虽然观致此前的表现不算理想,但至少技术基础扎实,而且也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认可。宝能介入汽车行业要的是速度和效益,因此一定会借助观致原有的优势,这种借力使力的方式对于宝能而言,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未来的合作上,宝能不会过于冷落观致品牌。
“只会比现在好,不会比现在更差了。”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宝能收购观致,其实代表了投资者对于中国制造业发展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认可,应该说是资本与实业的一次很好的合作。
与此同时,他认为,宝能收购观致,并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调整,还涉及到国企改革甩包袱的问题,因此无论从国家角度,还是从企业自身,都会进行通盘的考虑,观致也会对自身的新东家提出一定的要求。
因此虽然宝能“借壳生蛋”的意图很明显,但未来观致产品被边缘化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对于观致而言,这或许是一次不错的翻盘机会。
对此,观致汽车在公告中称,宝能不仅能给观致带来强大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能为观致带来创新的发展思路和国际化的发展视野,同时在产业链协同、客户共享、汽车后市场布局等方面给予观致全方位无条件的支持。
奇瑞或成最大赢家
对于此次收购,崔东树认为应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整个收购事件,这侧面反映出奇瑞作为国企,在进行改革方面的抉择。在他看来,奇瑞通过引入外方资本,解决自身发展过快、体量过大的问题是个很好的方式。
的确,按照奇瑞目前的规划,奇瑞的发展重点主要在于国际不及方面,通过汽车行业的“投资热潮”来进入外部投资者,一方面可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加专注于其国际化的转型战略。
实际上,两个月前,奇瑞也曾在长江交易所挂牌出售了奇瑞巴西公司的50%股份,目前奇瑞已与巴西CAOA集团签约,成功转让了50%股份。因此,从整体而言,观致被出售,不仅仅是因其自身的经营不善,也与奇瑞的整体战略转型有关。
2017-12-22 出处:中国汽车报 [转载] 责编:王一萍
12月21日下午,观致汽车发出官方宣布称,已顺利迎来战略投资者——宝能集团。宝能集团16.25亿收购了观致25%股权,未来将与奇瑞汽车、Quantum(2007)LLC(量子公司)一起,共同支持观致汽车的发展。根据协议,接下来三方还将共同为观致增资65亿。
观致汽车CEO刘良表示,三方股东将合力为观致带来更好的资源,助力观致汽车进入全新时代。
自此,观致的售卖风波终于尘埃落地。通读观致汽车发布的官方公告,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对未来前景的期许,振奋十足。然而此篇公告并没有透露过多的收购细节,对于此后观致的发展规划也基本以“积极布局新能源产品”一笔带过。
十载春秋,从意气风发自主高端化的“探路者”,到历经坎坷、持续亏损的“失意者”,观致汽车的成长历程,令业内唏嘘、感慨。而对于此次易主,有业内人士认为身陷困境的观致终于迎来了家大业大的拯救者;但也有人认为,宝能集团作为汽车行业的“门外汉”,之所以收购观致,更多地是看上了其生产资质,想“借鸡生蛋”。十年观致的未来之路,令人遐想无限。
观致的“个性”能改吗?
作为近年来中国市场中的全新自主品牌,观致是极有个性的一员,既执着,又傲娇。执着之处在于从2007年诞生以来,观致就一直在强调高端化的品牌调性;傲娇则反映在观致一直在刻意摆脱与奇瑞之间的关系,且不断宣扬只把车卖给懂观致的人。
从轰轰烈烈地一盆热火般地追求品牌高端化,到频繁更替高层管理人员、产品定位飘忽不定,在努力向上走的道路上,观致似乎活得很拧巴。
“观致生得太早了,太孤单寂寞了。” 观致汽车市场与传播执行副总裁宁述勇曾认为,在观致诞生的时代,人们还无法理解、接受自主品牌的高端化。但其实观致发展瓶颈的症结并不在于“生不逢时”,而是那种故做高端的营销模式,让观致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远。
其实,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业内普遍对于观致的产品水平呈现认可的态度。但一意孤行地让消费者主动迎合其产品的特质,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如今观致成功易主,在产品营销方面想必已无法如以往一样“任性”,或许收敛个性后历经重新定位的观致汽车有望再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观致不会沦为宝能的“棋子”
实际上,观致被宝能集团收购的消息盛传已久,之所以时至今日仍然引起如此高的关注,除了与观致自带的“话题体质”有关,还与宝能集团的“特殊身份”有着紧密的联系。宝能集团是一家以资本为主导的公司,近年来在逐渐向实业领域进军,曾被前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称之为“野蛮人”。
宝能集团向汽车行业的进军也很迅猛。今年3月20日,宝能集团注册成立了宝能汽车有限公司,10月19日,宝能集团与杭州市富阳区政府签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将投资140亿元建设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研发、总部楼宇及电机、电池、电控等。11月,宝能集团又与昆明市政府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建设包括新能源汽车等六大项目。
种种极限表明,宝能进军行业早已筹划多时,这不禁令人为观致的前途捏了一把汗。毫无疑问,宝能收购观致,最大的好处就是获得观致的生产资质。那么未来宝能是否会精于自身的产品开发而冷落观致呢?
对此,汽车行业专家颜景辉认为,宝能收购观致,属于各取所需。虽然观致此前的表现不算理想,但至少技术基础扎实,而且也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认可。宝能介入汽车行业要的是速度和效益,因此一定会借助观致原有的优势,这种借力使力的方式对于宝能而言,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未来的合作上,宝能不会过于冷落观致品牌。
“只会比现在好,不会比现在更差了。”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宝能收购观致,其实代表了投资者对于中国制造业发展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认可,应该说是资本与实业的一次很好的合作。
与此同时,他认为,宝能收购观致,并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调整,还涉及到国企改革甩包袱的问题,因此无论从国家角度,还是从企业自身,都会进行通盘的考虑,观致也会对自身的新东家提出一定的要求。
因此虽然宝能“借壳生蛋”的意图很明显,但未来观致产品被边缘化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对于观致而言,这或许是一次不错的翻盘机会。
对此,观致汽车在公告中称,宝能不仅能给观致带来强大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能为观致带来创新的发展思路和国际化的发展视野,同时在产业链协同、客户共享、汽车后市场布局等方面给予观致全方位无条件的支持。
奇瑞或成最大赢家
对于此次收购,崔东树认为应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整个收购事件,这侧面反映出奇瑞作为国企,在进行改革方面的抉择。在他看来,奇瑞通过引入外方资本,解决自身发展过快、体量过大的问题是个很好的方式。
的确,按照奇瑞目前的规划,奇瑞的发展重点主要在于国际不及方面,通过汽车行业的“投资热潮”来进入外部投资者,一方面可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加专注于其国际化的转型战略。
实际上,两个月前,奇瑞也曾在长江交易所挂牌出售了奇瑞巴西公司的50%股份,目前奇瑞已与巴西CAOA集团签约,成功转让了50%股份。因此,从整体而言,观致被出售,不仅仅是因其自身的经营不善,也与奇瑞的整体战略转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