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发布了《2016年智能网联汽车消费者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对今后的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做出了积极预测:“我们可以预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年销售额将在五年内增至三倍,从2017年的472亿欧元上升至2022年的1400亿欧元。”
显然,不少汽车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已经嗅到了机会并有序推进。中国智能联网汽车市场的庞大引起了这些企业的注意——“中国消费者充分信任新兴技术,85%的中国消费者渴望拥有一台全自动驾驶汽车。”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彭波表示。
与此同时,他们还不得不警惕,中国企业以及管理者早已意识到了机会:上汽和阿里巴巴发布了其第一款智能网联汽车RX5,该车上市仅3个月平均月销就达2万辆,并在今年双创周深圳主会场上获得总理点赞。此外,百度在北京完成了全自动化驾驶测试,腾讯则与富士康及和谐联手开发智能电动汽车。
先天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称,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似乎已经拥有超过外国竞争对手的明显优势。并且预测,由于习惯互联网的消费者、政府大力支持以及先进技术这三个因素形成的良性循环,中国可能率先在世界竞争中生产出智能网联汽车。
不得不承认,中国率先在生产出智能网联汽车有着不可质疑的先天优势。根据普华永道对中国零售总额的调查显示,已经有5亿的中国人拥有智能手机,几乎2/3的中国客户每月在网上购物一次,相比之下,这个比例在美国仅为22%。
越来越多的网上购物是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的。“我们可以预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年销售额将在五年内增至三倍,从2017年的472亿欧元上升至2022年的1400亿欧元。” 显然,普华永道发布的《调查》对今后的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做出了积极预测。
调查显示,超过75%的中国客户愿意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功能花更多的钱,超过60%的客户愿意为使用状态记录、诊断程序和事故数据记录等车辆管理功能付更多的钱。如果汽车提供更多价格合理的互联网功能,85%以上的非豪华品牌客户会改变品牌偏好。这一调查结果的出炉,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新兴技术表现出了相当信任。
后天造势
事实上,不只是市场和消费层面的繁荣,政策层面同样给予了极大支持。
2015年,国务院公布“2025中国制造”,目标是将中国转变成各种领域的创新中心,这其中也包括汽车领域。在其中一项声明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公布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的目标为:减少超过30%的交通事故,设置120公里/小时的安全自动驾驶速度,节约10%的能耗,降低超过20%的排放量。
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支持国内汽车产业的研发,为了保护其国内市场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设置了贸易和监管的壁垒。这样的倡导力度所带来的成果是,到2030年中国公司有望控制80%车载娱乐模块的国内市场和100%的卫星导航系统市场。
这样的重视力度不可谓没有震慑力。“中国会成为创新的领导者吗?”这一问题成为了这期《调查》思考的主题。
“在中国汽车市场,有大批精通技术的消费者推动、政府层面的支持以及市场对于网联汽车需求量的扩大,这些因素促使中国有望在国际创新的前沿拔得头筹。”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体验中心汽车与客户服务总监孙凯(Marco Fischer)提出。
抢食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中国的网络和科技巨头们已经开始加速新技术的开发,致力于为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提供智能操作服务。
百度的CarLife网联平台的用户市场份额超过国内市场1/3,包括奥迪、通用和大众这三家企业成为了百度的合作伙伴。
上汽和阿里巴巴发布的第一款智能网联汽车RX5,集结了安全ID身份认证,阿里集团支付宝付款服务,车载映射系统和语音声控技术合一的产品收到了大众的青睐。该车上市仅3个月,平均月销量就达2万辆,并在今年双创周深圳主会场上获得总理点赞。
无疑,中国市场早已准备好迎接全网联汽车时代的来临。开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技术方面研究的本土企业将得到政策扶持,他们也有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市场领跑者。尤其是在有中国消费者本身已有的信任和支持新兴技术思想下,中国未来的智能互联技术,很可能会更早实现在出行方式上的普及。
2016-11-15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曹邯月
10月25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发布了《2016年智能网联汽车消费者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对今后的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做出了积极预测:“我们可以预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年销售额将在五年内增至三倍,从2017年的472亿欧元上升至2022年的1400亿欧元。”
显然,不少汽车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已经嗅到了机会并有序推进。中国智能联网汽车市场的庞大引起了这些企业的注意——“中国消费者充分信任新兴技术,85%的中国消费者渴望拥有一台全自动驾驶汽车。”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彭波表示。
与此同时,他们还不得不警惕,中国企业以及管理者早已意识到了机会:上汽和阿里巴巴发布了其第一款智能网联汽车RX5,该车上市仅3个月平均月销就达2万辆,并在今年双创周深圳主会场上获得总理点赞。此外,百度在北京完成了全自动化驾驶测试,腾讯则与富士康及和谐联手开发智能电动汽车。
先天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称,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似乎已经拥有超过外国竞争对手的明显优势。并且预测,由于习惯互联网的消费者、政府大力支持以及先进技术这三个因素形成的良性循环,中国可能率先在世界竞争中生产出智能网联汽车。
不得不承认,中国率先在生产出智能网联汽车有着不可质疑的先天优势。根据普华永道对中国零售总额的调查显示,已经有5亿的中国人拥有智能手机,几乎2/3的中国客户每月在网上购物一次,相比之下,这个比例在美国仅为22%。
越来越多的网上购物是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的。“我们可以预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年销售额将在五年内增至三倍,从2017年的472亿欧元上升至2022年的1400亿欧元。” 显然,普华永道发布的《调查》对今后的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做出了积极预测。
调查显示,超过75%的中国客户愿意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功能花更多的钱,超过60%的客户愿意为使用状态记录、诊断程序和事故数据记录等车辆管理功能付更多的钱。如果汽车提供更多价格合理的互联网功能,85%以上的非豪华品牌客户会改变品牌偏好。这一调查结果的出炉,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新兴技术表现出了相当信任。
后天造势
事实上,不只是市场和消费层面的繁荣,政策层面同样给予了极大支持。
2015年,国务院公布“2025中国制造”,目标是将中国转变成各种领域的创新中心,这其中也包括汽车领域。在其中一项声明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公布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的目标为:减少超过30%的交通事故,设置120公里/小时的安全自动驾驶速度,节约10%的能耗,降低超过20%的排放量。
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支持国内汽车产业的研发,为了保护其国内市场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设置了贸易和监管的壁垒。这样的倡导力度所带来的成果是,到2030年中国公司有望控制80%车载娱乐模块的国内市场和100%的卫星导航系统市场。
这样的重视力度不可谓没有震慑力。“中国会成为创新的领导者吗?”这一问题成为了这期《调查》思考的主题。
“在中国汽车市场,有大批精通技术的消费者推动、政府层面的支持以及市场对于网联汽车需求量的扩大,这些因素促使中国有望在国际创新的前沿拔得头筹。”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体验中心汽车与客户服务总监孙凯(Marco Fischer)提出。
抢食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中国的网络和科技巨头们已经开始加速新技术的开发,致力于为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提供智能操作服务。
百度的CarLife网联平台的用户市场份额超过国内市场1/3,包括奥迪、通用和大众这三家企业成为了百度的合作伙伴。
上汽和阿里巴巴发布的第一款智能网联汽车RX5,集结了安全ID身份认证,阿里集团支付宝付款服务,车载映射系统和语音声控技术合一的产品收到了大众的青睐。该车上市仅3个月,平均月销量就达2万辆,并在今年双创周深圳主会场上获得总理点赞。
无疑,中国市场早已准备好迎接全网联汽车时代的来临。开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技术方面研究的本土企业将得到政策扶持,他们也有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市场领跑者。尤其是在有中国消费者本身已有的信任和支持新兴技术思想下,中国未来的智能互联技术,很可能会更早实现在出行方式上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