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12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寻求中国汽车行业在时代变革中发展的途径。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的焦点,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也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
在本届论坛上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走向会有什么新变化?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利好政策提出吗?今天汽车预言家梳理了泰达论坛上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五部委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观点。
·发改委: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面前,中国品牌和世界品牌第一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我国汽车企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涌现出一批能够与进口车企实力相媲美,甚至更优的新能源汽车,诸如比亚迪王朝系列、北汽E系、荣威550和众泰等。
销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09年不足500辆到2015年的30万辆。在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以112.8%的同比增速达到20.7万辆。以上成绩与国家政策的扶持有密切的关系。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在与全球汽车制造厂商竞争角逐中“弯道超车”的制胜法宝。
·工信部:基础设施无法解决 成阻碍新能源落地使用的短板
2015年被称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元年,在国家多种政策叠加效应的作用下,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呈现了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超过当年汽车产销量的1.5%。这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第一大国。今年1~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5万辆和20.7万辆,同比再次增长将近1.2倍。
对比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飘红,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延伸——基础设施充电桩的建设情况却不那么乐观。“某某城市即将在未来几年安装多少个充电桩”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但实际情况却是个人充电桩安装困难,公共充电桩人满为患。甚至因为起初规划选址不合理,郊区大批充电桩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新能源汽车不限号不限行的优势正被“有桩没电”“偏僻难找”“多重收费”等问题造成的“充电难”难题所瓦解。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专业人士建议,充电桩运营平台可以尝试在充电桩建设之前,先挖掘整个区域的电力负荷、规划条件,根据车辆情况测算使用率,如充电时间、充电位置,分析大数据,按照区域充电的需求去建造充电点。
·财政部:提高补贴准入门槛 优胜劣汰
我国是最早利用补贴消费者来降低新能源初始购置成本,以此调动消费者购买积极性的国家之一。
补贴政策实施后对于我国自主品牌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初步销量成效也比较突出。但紧随而来的补贴“后遗症”也令政策制定者头疼,“长期补贴容易使企业患上政策依赖症,缺乏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财政部有关人士表示。
一些自主品牌靠着某一款“爆款车型”试图一劳永逸,坐着数钱。殊不知,汽车市场风水轮流转,激烈的竞争厮杀对于不思进取的企业而言只能是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逐步退坡直至取消,市场化扶持政策才是主流。
为遏制新能源汽车“骗补现象”,财政部明确表示将完善补贴政策,建立遴选机制和淘汰机制。
首先,在保证2016年新能源车总销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补贴新政将提高技术门槛,进一步强化对技术进步、规范守信的企业的正向激励作用,使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能获得补贴,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其二,落实好补贴政策的退坡机制,倒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增强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的紧迫感。
其三,健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堵住“骗补”的漏洞。对管理制度不健全、审核把关不严、存在企业骗补的地方,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环保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早日实现国VI标准
本次在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中,开场颇为引人关注的就是中美两国共同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参加《巴黎协定》法律文书,助力《巴黎协定》早日生效,为加快全球气候治理展现大国的责任担当,贡献中国力量。
为响应我国在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汽车行业的节能环保水平也要相应的大幅提高。
为此,政府制定了新的燃油排放标准,预计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到5.0升/百公里,商用车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国Ⅵ标准。到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油消耗量达到4.0升/百公里,商用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除了加快技术研发提高燃油车燃油效率外,新能源汽车的角色地位再一次得到突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加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交通运输部:碳配额政策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保障
为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部委近年来一直在研究借鉴美国加州零排放汽车积分法规。
继8月2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后,2017年我们国家将正式建立碳排放的交易体系,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既能解决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能建立燃油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有效机制,接力退坡的财税扶持政策,从而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重要的制度保障。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6-09-06 出处:V讯网 [转载] 责编:田大鹏
日前,第12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寻求中国汽车行业在时代变革中发展的途径。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的焦点,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也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
在本届论坛上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走向会有什么新变化?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利好政策提出吗?今天汽车预言家梳理了泰达论坛上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五部委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观点。
·发改委: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面前,中国品牌和世界品牌第一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我国汽车企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涌现出一批能够与进口车企实力相媲美,甚至更优的新能源汽车,诸如比亚迪王朝系列、北汽E系、荣威550和众泰等。
销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09年不足500辆到2015年的30万辆。在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以112.8%的同比增速达到20.7万辆。以上成绩与国家政策的扶持有密切的关系。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在与全球汽车制造厂商竞争角逐中“弯道超车”的制胜法宝。
·工信部:基础设施无法解决 成阻碍新能源落地使用的短板
2015年被称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元年,在国家多种政策叠加效应的作用下,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呈现了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超过当年汽车产销量的1.5%。这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第一大国。今年1~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5万辆和20.7万辆,同比再次增长将近1.2倍。
对比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飘红,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延伸——基础设施充电桩的建设情况却不那么乐观。“某某城市即将在未来几年安装多少个充电桩”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但实际情况却是个人充电桩安装困难,公共充电桩人满为患。甚至因为起初规划选址不合理,郊区大批充电桩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新能源汽车不限号不限行的优势正被“有桩没电”“偏僻难找”“多重收费”等问题造成的“充电难”难题所瓦解。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专业人士建议,充电桩运营平台可以尝试在充电桩建设之前,先挖掘整个区域的电力负荷、规划条件,根据车辆情况测算使用率,如充电时间、充电位置,分析大数据,按照区域充电的需求去建造充电点。
·财政部:提高补贴准入门槛 优胜劣汰
我国是最早利用补贴消费者来降低新能源初始购置成本,以此调动消费者购买积极性的国家之一。
补贴政策实施后对于我国自主品牌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初步销量成效也比较突出。但紧随而来的补贴“后遗症”也令政策制定者头疼,“长期补贴容易使企业患上政策依赖症,缺乏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财政部有关人士表示。
一些自主品牌靠着某一款“爆款车型”试图一劳永逸,坐着数钱。殊不知,汽车市场风水轮流转,激烈的竞争厮杀对于不思进取的企业而言只能是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逐步退坡直至取消,市场化扶持政策才是主流。
为遏制新能源汽车“骗补现象”,财政部明确表示将完善补贴政策,建立遴选机制和淘汰机制。
首先,在保证2016年新能源车总销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补贴新政将提高技术门槛,进一步强化对技术进步、规范守信的企业的正向激励作用,使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能获得补贴,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其二,落实好补贴政策的退坡机制,倒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增强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的紧迫感。
其三,健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堵住“骗补”的漏洞。对管理制度不健全、审核把关不严、存在企业骗补的地方,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环保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早日实现国VI标准
本次在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中,开场颇为引人关注的就是中美两国共同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参加《巴黎协定》法律文书,助力《巴黎协定》早日生效,为加快全球气候治理展现大国的责任担当,贡献中国力量。
为响应我国在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汽车行业的节能环保水平也要相应的大幅提高。
为此,政府制定了新的燃油排放标准,预计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到5.0升/百公里,商用车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国Ⅵ标准。到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油消耗量达到4.0升/百公里,商用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除了加快技术研发提高燃油车燃油效率外,新能源汽车的角色地位再一次得到突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加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交通运输部:碳配额政策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保障
为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部委近年来一直在研究借鉴美国加州零排放汽车积分法规。
继8月2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后,2017年我们国家将正式建立碳排放的交易体系,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既能解决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能建立燃油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有效机制,接力退坡的财税扶持政策,从而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重要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