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吴绍明:中国合资车企与自主一样“都不强”

2016-01-21 10:14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石腾

  1月21日,2016中国汽车论坛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作为刚刚履新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吴绍明在现场详细介绍了本届论坛的主题以及希望达到的作用。作为首次与媒体深入沟通,吴绍明对于当下中国汽车提出了很多新的认识,同时也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以下是讲话主要精彩语录:

  1、大家现在一直说中国品牌还比较弱小,其实合资品牌在我看来也不强。为什么这么说?一家企业从长远发展需要具备完整的功能性,但中国合资车企尽管市场销售和企业发展还不错,但欠缺很多功能,合资企业鲜有具备出口功能,核心技术与研发能力更是十分欠缺,这些从汽车生态来说是有大问题的。所以我与董扬会长对于下一步协会的工作认定是:“做强中国品牌,深化促进合资企业合作”。

  2、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在中国汽车处于发展的道路上,合资车企是中国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家不要把中国品牌与合资的界线划得过于清楚,甚至认为合资车企不属于中国汽车,这种观点不正确。合资车企近几年带动中国汽车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他为中国汽车全价值链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我们也要研究如何深化合资企业合作,在新的时期做出合资车企新高度。

  3、中国汽车产业一定要打造硬实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我们从国际角度来看,现在国际看中国,只说中国经济强,或者说中国“钞票强”,这些当然是好事,国家硬实力中不能没有经济指标,但也不能只是经济指标。如果制造业和创新行业发展不上来,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在国际上成为独特,汽车工业领域尤其是这样。我们看德国,德国在谈工业4.0时,我们首先看到德国车企冲在最前方,说明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对比来看,中国汽车不能满足于“大”(规模),更要注重强(核心竞争力)。

  4、很多人认为中国汽车如果有了核心竞争力似乎就能打遍天下,其实远远不够。中国汽车最欠缺的就是软实力的打造。

  没有软实力,没有自己的文化,中国汽车充其量是个“暴发户”。软实力的打造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这就在考验中国汽车的耐力与恒心。以前我们关注中国汽车技术创新不足,其实更应该注重中国汽车市场创新、文化创新,不做这些中国汽车附加值根本上不来。我们看看海尔,海尔的发展就是将过硬产品与一流的服务结合,通过长时间优质服务的保证才换回消费者的心,安装一个空调,进门带脚套,从不接受客户的任何回馈,安装过程中保证洁净,这些细节都是值得中国汽车打造市场服务学习的,这些其实也不难,但坚持确实要很大毅力的。

  5、我们现在都看到交通拥堵、停车难,这些汽车社会问题其实不只是城市建设者的的任务,汽车企业也要看到这是打造软实力的大好机遇,也是打造完整市场价值链的重要机会。停车位以及如何解决堵车等等汽车使用环节的问题,是在整车销售逐渐出现为增长的大环境下,车企需要着重看到的商机。用市场的手段去解决汽车社会问题,将汽车与社会如何在汽车产业的良好市场环境下优化发展,是未来所有中国汽车企业要看到的战略未来,它考验的不只是钱和实力,更多的是看具备长远眼光,谁能主导协调好汽车社会的各种矛盾,谁就可能拿下中国汽车的未来。

责任编辑:石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吴绍明:中国合资车企与自主一样“都不强”

2016-01-21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石腾

  1月21日,2016中国汽车论坛媒体沟通会在北京召开,作为刚刚履新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吴绍明在现场详细介绍了本届论坛的主题以及希望达到的作用。作为首次与媒体深入沟通,吴绍明对于当下中国汽车提出了很多新的认识,同时也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以下是讲话主要精彩语录:

  1、大家现在一直说中国品牌还比较弱小,其实合资品牌在我看来也不强。为什么这么说?一家企业从长远发展需要具备完整的功能性,但中国合资车企尽管市场销售和企业发展还不错,但欠缺很多功能,合资企业鲜有具备出口功能,核心技术与研发能力更是十分欠缺,这些从汽车生态来说是有大问题的。所以我与董扬会长对于下一步协会的工作认定是:“做强中国品牌,深化促进合资企业合作”。

  2、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在中国汽车处于发展的道路上,合资车企是中国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家不要把中国品牌与合资的界线划得过于清楚,甚至认为合资车企不属于中国汽车,这种观点不正确。合资车企近几年带动中国汽车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他为中国汽车全价值链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我们也要研究如何深化合资企业合作,在新的时期做出合资车企新高度。

  3、中国汽车产业一定要打造硬实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我们从国际角度来看,现在国际看中国,只说中国经济强,或者说中国“钞票强”,这些当然是好事,国家硬实力中不能没有经济指标,但也不能只是经济指标。如果制造业和创新行业发展不上来,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在国际上成为独特,汽车工业领域尤其是这样。我们看德国,德国在谈工业4.0时,我们首先看到德国车企冲在最前方,说明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对比来看,中国汽车不能满足于“大”(规模),更要注重强(核心竞争力)。

  4、很多人认为中国汽车如果有了核心竞争力似乎就能打遍天下,其实远远不够。中国汽车最欠缺的就是软实力的打造。

  没有软实力,没有自己的文化,中国汽车充其量是个“暴发户”。软实力的打造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这就在考验中国汽车的耐力与恒心。以前我们关注中国汽车技术创新不足,其实更应该注重中国汽车市场创新、文化创新,不做这些中国汽车附加值根本上不来。我们看看海尔,海尔的发展就是将过硬产品与一流的服务结合,通过长时间优质服务的保证才换回消费者的心,安装一个空调,进门带脚套,从不接受客户的任何回馈,安装过程中保证洁净,这些细节都是值得中国汽车打造市场服务学习的,这些其实也不难,但坚持确实要很大毅力的。

  5、我们现在都看到交通拥堵、停车难,这些汽车社会问题其实不只是城市建设者的的任务,汽车企业也要看到这是打造软实力的大好机遇,也是打造完整市场价值链的重要机会。停车位以及如何解决堵车等等汽车使用环节的问题,是在整车销售逐渐出现为增长的大环境下,车企需要着重看到的商机。用市场的手段去解决汽车社会问题,将汽车与社会如何在汽车产业的良好市场环境下优化发展,是未来所有中国汽车企业要看到的战略未来,它考验的不只是钱和实力,更多的是看具备长远眼光,谁能主导协调好汽车社会的各种矛盾,谁就可能拿下中国汽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