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保监会印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这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发布后第一个落实的分类监管细则。《暂行办法》就经营险种、经营主体、经营行为等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具体经营事项作出了具体规定,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施行期限为3年。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建立“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汽车保险。
但中国车险近二十年来,并没有真正的产品创新。目前风生水起的互联网车险,也大多为渠道创新,并没有依据驾驶风险对车险进行产品上的革新。究其原因,限制中国车险产品创新的最大障碍是定价权和精算预测定价能力缺失这两大核心因子。
缺乏自主定价权的中国险企
车险定价权简单来说就是保险公司的收费标准。美国险企拥有较强市场定价权,各个保险公司可以自定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内容以及保险费率。因此,各保险公司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细分保险顶目,让投保人能够依据个人情况与驾驶偏好、驾驶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组合,给投保人最大的便利,让驾驶风险识别与保险公司的精算能力关联更直接,制定出更细分更精确更科学的保费价格。这就是美国车险能在产品创新上更胜一筹的最根本原因。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及相关费率则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主要是按照车价来制定车险费率,相同售价车辆的保费基本相同。由于车险费率并非市场化定价,因此定价权并不掌握在保险公司手中,不能给予优质用户个性化定价,由于缺乏数据能力,对于危险驾驶用户不能提高其投保成本。
事实上我国早在2003年就在深圳试点放开了车险费率,尝试赋予险企更多的自主定价权,最终的结果却是远超预期的价格混战,监管部门只好将权力重新回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小险企在当时几乎没有风险数据,而且产品开发能力极其薄弱。在市场放开的情况下,层出不穷的新产品看似热闹,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最终各方又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潭。
所以赋予车险企业更高的自主定价权利,并且鼓励和快速审核通过创新车险产品是推动中国车险行业发展的必要大前提。不过,从今年6月起,中国已经开始了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试点,已在6省市实行,目前第二批试点地区已拓展到18个省市地区。
总体上看,美国车险无论是在车险产品创新方面还是自主定价方面都有极大的自主权。而中国车险企业在2015年6月1日费率改革前,没有任何定价资格。改革之后,车险企业理论上也仅有正负15%的自主定价资格,且截至今日14家保险公司的200多种创新车险产品,还没有一个产品被批准。美国相关研究显示,容易出险车主的保费达到不容易出险车主的20倍以上才是合理的,正负15%定价资格远远不够。因此里程保认为改革的方向必须是给予险企足够高的自主定价权,这样中国车险企业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去进行行业革新所必须的产品创新。
“数据分析缺失 精算定价落后”是病,得治
精算定价是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来预算每一个车主的车险成本和出险几率。而在定价权利缺失的同时,我国险企本身因为精算定价能力较差,更难有针对性地做出个性化的产品来满足不同车主需求,导致车险行业价格战此起彼伏。
2010年左右,美国中小保险公司就已经开始雇佣能够熟练掌握统计模型的精算人员。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中国险企依然没有这样的专业人员。所以就算掌握了定价权,也依然无法做到在细化指标下,对车主进行风险评估,做到相对公平公正的车险成本和出险几率计算。
因此,车险无忧旗下的里程保提出,在商业车险改革中,需要引入车型定价、精细化无赔款优待系数、反映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差距。在当前保险行业数据逐渐完备的情况下,应该引入车型风险定价模式,进一步优化无赔款优待系数,逐步实现车险定价精细化。建立包含完整的车型的机动车车型标准数据库,为车险精细化定价奠定技术基础。
车险无忧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而推出了里程保,期冀以里程创新作为切入点,让不同的客户,花费不同的价格,得到相同的车险服务成为可能。
车险无忧CEO帅勇说:“依现有的保费缴纳标准,一名开5千公里的车主和一名开5万公里的车主所付的保费基本没有区别。事实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汽车行驶里程越长,发生事故的风险就越大。”
有资料显示,2014年保险公司几乎用了近80%的较少甚至不出险车主的保费支付赔偿了20%左右的常出险车主,也就是说,在传统车险一刀切的情况下,安全驾驶的车主反而是替极端车主买单。
据了解,里程保是基于使用量的保险,它是根据客户对车的使用量、使用行为来进行车险定价,跟传统的车险定价方式完全不同。每个人不同的驾车时间、驾车习惯都将会被记录,从而每个人缴纳的车险费用因此也是不同的。“就像我们家的水、电、气,就是基于使用和行为的消费品。我们装了水、电、气这样的设施,但只有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才会付钱,如果我们没使用,就不会付钱。汽车保险其实也应该像使用水和电一样,完全按照基于使用行为和使用的量来定价和付费。”帅勇说。
里程保的主要定价标准是以“人”为基础。车永远是被动的,而人是具有主动性的。开车次数多少、车辆是否具备安全设备、驾驶员的行为习惯是否良好都跟人的决定有关。其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车宝盒子准确的收集相关信息,从而判断出保费的高低。
“换句话说,你的驾驶技术好,出现碰撞、擦挂的几率低,那么你的保费也就会降低。你并不常开车,那么你的保费也会降低。”帅勇说:“‘以人为本’的口号提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时候却最难。我们经常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里程保则恰恰关注到这一点,打破了普通车险对车主不加区分统一收费标准的顽疾,从驾驶者本身出发寻找突破口,使行使里程少的用户获得较低的保费,让用户获得最公平公正的价格。”
据了解,里程保将于12月1日正式上线,目前,其公测已基本完成。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11-27 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 责编:田大鹏
今年7月,保监会印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这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发布后第一个落实的分类监管细则。《暂行办法》就经营险种、经营主体、经营行为等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具体经营事项作出了具体规定,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施行期限为3年。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建立“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汽车保险。
但中国车险近二十年来,并没有真正的产品创新。目前风生水起的互联网车险,也大多为渠道创新,并没有依据驾驶风险对车险进行产品上的革新。究其原因,限制中国车险产品创新的最大障碍是定价权和精算预测定价能力缺失这两大核心因子。
缺乏自主定价权的中国险企
车险定价权简单来说就是保险公司的收费标准。美国险企拥有较强市场定价权,各个保险公司可以自定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内容以及保险费率。因此,各保险公司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细分保险顶目,让投保人能够依据个人情况与驾驶偏好、驾驶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组合,给投保人最大的便利,让驾驶风险识别与保险公司的精算能力关联更直接,制定出更细分更精确更科学的保费价格。这就是美国车险能在产品创新上更胜一筹的最根本原因。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及相关费率则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主要是按照车价来制定车险费率,相同售价车辆的保费基本相同。由于车险费率并非市场化定价,因此定价权并不掌握在保险公司手中,不能给予优质用户个性化定价,由于缺乏数据能力,对于危险驾驶用户不能提高其投保成本。
事实上我国早在2003年就在深圳试点放开了车险费率,尝试赋予险企更多的自主定价权,最终的结果却是远超预期的价格混战,监管部门只好将权力重新回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小险企在当时几乎没有风险数据,而且产品开发能力极其薄弱。在市场放开的情况下,层出不穷的新产品看似热闹,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最终各方又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潭。
所以赋予车险企业更高的自主定价权利,并且鼓励和快速审核通过创新车险产品是推动中国车险行业发展的必要大前提。不过,从今年6月起,中国已经开始了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试点,已在6省市实行,目前第二批试点地区已拓展到18个省市地区。
总体上看,美国车险无论是在车险产品创新方面还是自主定价方面都有极大的自主权。而中国车险企业在2015年6月1日费率改革前,没有任何定价资格。改革之后,车险企业理论上也仅有正负15%的自主定价资格,且截至今日14家保险公司的200多种创新车险产品,还没有一个产品被批准。美国相关研究显示,容易出险车主的保费达到不容易出险车主的20倍以上才是合理的,正负15%定价资格远远不够。因此里程保认为改革的方向必须是给予险企足够高的自主定价权,这样中国车险企业才能有足够的空间去进行行业革新所必须的产品创新。
“数据分析缺失 精算定价落后”是病,得治
精算定价是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来预算每一个车主的车险成本和出险几率。而在定价权利缺失的同时,我国险企本身因为精算定价能力较差,更难有针对性地做出个性化的产品来满足不同车主需求,导致车险行业价格战此起彼伏。
2010年左右,美国中小保险公司就已经开始雇佣能够熟练掌握统计模型的精算人员。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中国险企依然没有这样的专业人员。所以就算掌握了定价权,也依然无法做到在细化指标下,对车主进行风险评估,做到相对公平公正的车险成本和出险几率计算。
因此,车险无忧旗下的里程保提出,在商业车险改革中,需要引入车型定价、精细化无赔款优待系数、反映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差距。在当前保险行业数据逐渐完备的情况下,应该引入车型风险定价模式,进一步优化无赔款优待系数,逐步实现车险定价精细化。建立包含完整的车型的机动车车型标准数据库,为车险精细化定价奠定技术基础。
车险无忧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而推出了里程保,期冀以里程创新作为切入点,让不同的客户,花费不同的价格,得到相同的车险服务成为可能。
车险无忧CEO帅勇说:“依现有的保费缴纳标准,一名开5千公里的车主和一名开5万公里的车主所付的保费基本没有区别。事实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汽车行驶里程越长,发生事故的风险就越大。”
有资料显示,2014年保险公司几乎用了近80%的较少甚至不出险车主的保费支付赔偿了20%左右的常出险车主,也就是说,在传统车险一刀切的情况下,安全驾驶的车主反而是替极端车主买单。
据了解,里程保是基于使用量的保险,它是根据客户对车的使用量、使用行为来进行车险定价,跟传统的车险定价方式完全不同。每个人不同的驾车时间、驾车习惯都将会被记录,从而每个人缴纳的车险费用因此也是不同的。“就像我们家的水、电、气,就是基于使用和行为的消费品。我们装了水、电、气这样的设施,但只有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才会付钱,如果我们没使用,就不会付钱。汽车保险其实也应该像使用水和电一样,完全按照基于使用行为和使用的量来定价和付费。”帅勇说。
里程保的主要定价标准是以“人”为基础。车永远是被动的,而人是具有主动性的。开车次数多少、车辆是否具备安全设备、驾驶员的行为习惯是否良好都跟人的决定有关。其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车宝盒子准确的收集相关信息,从而判断出保费的高低。
“换句话说,你的驾驶技术好,出现碰撞、擦挂的几率低,那么你的保费也就会降低。你并不常开车,那么你的保费也会降低。”帅勇说:“‘以人为本’的口号提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时候却最难。我们经常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里程保则恰恰关注到这一点,打破了普通车险对车主不加区分统一收费标准的顽疾,从驾驶者本身出发寻找突破口,使行使里程少的用户获得较低的保费,让用户获得最公平公正的价格。”
据了解,里程保将于12月1日正式上线,目前,其公测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