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行业新闻 > 正文

市场份额再下降 自主品牌何时告别黑夜(2)

2014-05-04 16:37出处:经济观察报 [转载]责编:王思


  自主挣扎

  “限购之后,肯定更不好卖了。”杭州一家自主品牌经销商告诉记者,“厂商对我们的销量目标确实下调很多。但经销商要想生存,也并不容易。有些干脆酝酿转做合资品牌。”随着限购的此起彼伏,自主品牌在京沪穗等一线城市份额连续下滑。

  此外,此前刺激政策的停止也令自主品牌少了推手。中日钓鱼岛风波时,日系车受重创,这令自主品牌看到了机会。而现在,日系品牌已经全面复苏。

  这让还在“升级过程中”的自主品牌面临更大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来自合资企业的产品下探和渠道下沉,与自主品牌直接进行贴身肉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称,“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的竞争现在才真正到了短兵相接的阶段。”按照董扬的表述,此前,外国品牌走高端、中国品牌走中低端,双方互不干涉。最近两年合资车企在低端车和廉价车领域布局,价格下探至七八万元,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全国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坦陈,2013年起,全新捷达、全新威驰、致炫等合资小型车的低价上市,使得自主品牌原有的价格优势锐减。

  随一二线城市市场日趋饱合,合资车企“渠道下沉”运动已经做了好几年,连进口豪华品牌都开始将三四线城市作为渠道重点。自主品牌庞大的网络布局优势不再。徐留平坦陈,“我们以前到乡镇去,乡镇都是自主品牌,现在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都在大量选用合资品牌。”

  更为重要的是,自主品牌自身,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自主品牌这几年的发展,走了一些弯路。”汽车资深分析师张志勇称。首先,自主品牌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可持续增强的体系力。比如,一些自主品牌还停留在领导主观判断拍板、生产、销售这种模式上,而没有形成市场、研发、生产、销售、再回到市场反馈,进而再据此研发的闭环。

  此外,就是多品牌战略带来的内耗。与丰田在TOYOTA品牌之后数十年才推出LEXUS品牌不同的是,一些自主品牌按照“多生孩子好打仗”的思路,往往一下子就推出几个子品牌,并分别搭建网络,造成巨大的资源投入和浪费。

  而在自主品牌的成长路线上,也存在着试图“弯道超车”却并不见效的案例。梅松林举例称,中国一些“国”字号的自主品牌都在开发大车,比如红旗,但效果并不好。“企业的发展肯定是有一个从下往上的过程,汽车企业应该先做成本、再做质量、再做技术性能,做到最高境界才是豪华车。他们的路径不合市场规律。”

责任编辑:王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市场份额再下降 自主品牌何时告别黑夜(2)

2014-05-04 出处:经济观察报 [转载] 责编:王思



  自主挣扎

  “限购之后,肯定更不好卖了。”杭州一家自主品牌经销商告诉记者,“厂商对我们的销量目标确实下调很多。但经销商要想生存,也并不容易。有些干脆酝酿转做合资品牌。”随着限购的此起彼伏,自主品牌在京沪穗等一线城市份额连续下滑。

  此外,此前刺激政策的停止也令自主品牌少了推手。中日钓鱼岛风波时,日系车受重创,这令自主品牌看到了机会。而现在,日系品牌已经全面复苏。

  这让还在“升级过程中”的自主品牌面临更大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来自合资企业的产品下探和渠道下沉,与自主品牌直接进行贴身肉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称,“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的竞争现在才真正到了短兵相接的阶段。”按照董扬的表述,此前,外国品牌走高端、中国品牌走中低端,双方互不干涉。最近两年合资车企在低端车和廉价车领域布局,价格下探至七八万元,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全国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坦陈,2013年起,全新捷达、全新威驰、致炫等合资小型车的低价上市,使得自主品牌原有的价格优势锐减。

  随一二线城市市场日趋饱合,合资车企“渠道下沉”运动已经做了好几年,连进口豪华品牌都开始将三四线城市作为渠道重点。自主品牌庞大的网络布局优势不再。徐留平坦陈,“我们以前到乡镇去,乡镇都是自主品牌,现在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都在大量选用合资品牌。”

  更为重要的是,自主品牌自身,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自主品牌这几年的发展,走了一些弯路。”汽车资深分析师张志勇称。首先,自主品牌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可持续增强的体系力。比如,一些自主品牌还停留在领导主观判断拍板、生产、销售这种模式上,而没有形成市场、研发、生产、销售、再回到市场反馈,进而再据此研发的闭环。

  此外,就是多品牌战略带来的内耗。与丰田在TOYOTA品牌之后数十年才推出LEXUS品牌不同的是,一些自主品牌按照“多生孩子好打仗”的思路,往往一下子就推出几个子品牌,并分别搭建网络,造成巨大的资源投入和浪费。

  而在自主品牌的成长路线上,也存在着试图“弯道超车”却并不见效的案例。梅松林举例称,中国一些“国”字号的自主品牌都在开发大车,比如红旗,但效果并不好。“企业的发展肯定是有一个从下往上的过程,汽车企业应该先做成本、再做质量、再做技术性能,做到最高境界才是豪华车。他们的路径不合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