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时值第27届“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召开之际,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同期举办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江宁开发区)研洽会”(以下简称“研洽会”),研洽会邀请到行业专家和企业高层共同分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机遇与以及合作机会。
创投峰会以“智创 共享 新势力 新机遇”为主题,将围绕以下三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一是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与共享经济的叠加效应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方向,二是如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良好创新和市场环境,三是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背景下,资源、创新、资本如何组合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以下是风度(常州)汽车研发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晓东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业内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风度常州汽车研发院的思考与探索。今天各位嘉宾精彩的演讲和我的一些认识还是非常结合的,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状况。
我分享的内容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认识,第二部分是风度新能源汽车的探索。下午福特老总演讲的理念里也关联到,我的分享资料里也借用了大概100年前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如果你在汽车发明之前去问人们想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他会告诉你,他想要一匹很快的马”,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经历过100多年的发展将马上跨入新的时代,对于电动车或者新能源汽车来讲,也将充满着无穷的憧憬与幻想。
我本人也有十几年传统能源汽车的从业经历,分析当前汽车行业发展态势,应该可以说,针对传统能源汽车的屠刀已经高高举起。接下来中国也将会出台燃油车全面退出的时间表,上午有嘉宾预测大概还有30年的时间,其实30年并不长,在这段时间里,将有很多企业在抉择面前可能会存在着此起彼伏的反复和不确定性。整个汽车产业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与沉淀,从当前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市场占比来看,汽车整体市场格局变化不算太大,但是对于未来来讲,将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化。当前来看,已经出现具有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车型或者两个公司,一个是日产汽车的Leaf,它的安全性到目前为止是最好的,另外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特斯拉,这两个产品定义是完全不同的。Leaf产品定义基本的考量是将传统和发展相结合,原来能用的就尽量采用,采用了一种缓慢更新的技术路线。我举个例子,上周发布了新的Leaf车型,从头看到尾只有两个主要技术更新点,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术,最终组合出来的看的话还是综合安全性的提升为最大亮点。还提出了一个(英文)功能,实际上就是把油门松开后刹车力做了新的调整,用这样一个微小的技术解决了80%要去点刹车的动作,这也充分体现了Leaf发展的历程,就是从现有车型上逐步向新能源过渡,它只是一个新能源的,而承载的今天所提到的智能化并不是很多。智能化更多是从解放驾驶者疲劳性这方面来考虑的,但是特斯拉就完全不一样,它就是要颠覆,现在汽车怎么做的,我都尽可能追求不一样,包括原材料、制造工艺、整车性能状况等都不一样。到现在为止,这两种路线正在进行着一个激烈的并行发展和融合的过程。今天谈到的很多汽车产品或者为什么都是在这两条路线上进行不断的去融合,然后又不断产生有新的突破点的车型出现。
近些年在我们国家一些强力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也在变化中发展。总的来讲,今天各位专家也有提到,在客车板块,客车这块客户基本是稳定的,商品也基本上成熟,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些新能源新动力的发展,市场也是比较平稳的。商用车这块目前看的话是趋向于稳定,客户已经很清楚了,都是一些跟物流和服务业相关性比较强的,它是从成本和整个绿色环保的角度来出发,市场也趋向于稳定,但是商品还非常不成熟,尽管这个板块的市场也在快速的增长。整体来看应该以环保的压力在推进新能源车的过程中首当其冲就是公交车,其次是物流车,但是目前还不是很稳定,也不成熟,现在推出了很多,我们从汽车的观点来看依然是不成熟的状况,还是政策性的增长。关于乘用车板块,今天也有专家分享提到,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乘用车都卖在北京、深圳这些城市,这也说明它商品本身还并不成熟。
有了整体市场的认识之后,我想再谈一些做整车的一些情况。我想仍然是以移动为核心,作为一个移动的载体它不排斥所有新技术新的一些需求。大家刚才提到的移动终端,汽车肯定不排斥,但是你说汽车是移动终端的话也不现实。下午第一个演讲的嘉宾讲到我们一天也就是90多分钟在汽车上,抛掉公交车一天也就1个小时,按一周算的话还不如在高铁的时间长,移动终端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很多东西都可以做。目前为止最佳的移动终端是手机,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活动。不变的东西还有一点就是客户的便利与安全,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电动车都是一样。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的话,对新能源汽车本身的要求也就更加清晰一些。
另外就是能源类型呈现出的多元化,刚才讲到的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我们觉得很简单,最终应用都是电来直接驱动。最后分了几类,纯电动电池就是插电的电动车,用了一些发动机的,也是将燃料堆变成的氢燃料。核心的技术也非常的清楚,对汽车本身驱动来讲的话,纯电驱动是核心,效率和控制策略是关键,因此纯电驱动系统技术就显得非常核心。
还有一点,自动化交通社区将会是智能化、网联化的核心。我说的没有那么直观,福特讲的东西应该把我们想说的都已表达出来。未来的交通体系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通过强大的数据传输将会改变我们目前的交通状况。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早的时候飞机坐的多,现在肯定高铁坐的多,现在交通需求分了几个圈,随着电动车或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交通体系还会进一步的演变,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还有一点,关于产业新的融合和独立发展的考虑。之前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快,有一段时间是靠政策的支持,另外也是大家没有可以依靠的,就主动开始去做这个事情。但是现在合资的新浪潮再次来临,又一次的提了一个醒,我们怎么去做好汽车产业的工作。我们提到的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非常开放的载体,它足以承接各个方面专业或者说各个新技术对车辆发展的诉求。所以在这里面我觉得尤其在技术特点方面都会成为我们核心的竞争优势。包括一些汽车企业,假如你抓到了两到三个技术优势,在一定时间里面存活下来也非常好。
这里也谈一下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以及大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一些期待,最简单的,它是不是一个智能的移动终端?我认为它是。我们今天上午也讲到了储能的问题,实际上从国家战略角度对能源方面的考虑,对新能源电动车的诉求可能会更多一些。移动终端是消费层面的诉求,就是这里提到的第三空间,其他的两个空间,上班和在家的空间都是固定的,只有这个空间才可能是移动的,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这些都会催生某一种偏向或某一种新能源汽车在某些领域里面去占据独特的客户和市场发展的前景。
第二部分,关于风度汽车研发院的探讨。我们是来自于常州的一个公司,它的设立背景基于东风集团做的一个项目。这个公司注册在2014年,主要是做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研发。有3000㎡的办公区,还有造型中心、试制试验中心等。未来汽车市场是什么样的,接下来大家将会特别关注颜值,我印象里面。五年之前大家对于颜值还没有这么的重视,今天来讲的话,基本上出现没有颜值就不能存活的状况,所以说是一个比较小的研发机构还是初创的整车企业,对于颜值的要求都比较高。风度汽车研发院整体是按全链条的技术和商务来设置,我们构建了比较全的整车研发及运营体系,包括造型、新能源、底盘、电子电器等各个专业,以及面向工业化的制造工程,整体研发职能都是比较全的。上午也提到,像我们方总提到投资的几个考虑,在管理方面怎么有一个好的机制确保你在高效的情况下运作,对整个研发院的运作,包括开发流程以及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都是非常严密的,基本上参照了福特和日产的体系构架建立起来的,目前也是按照这个来推进展开。
我们公司主要的核心竞争力是综合系统的集成能力,可以从商品企划一直做到车辆的量产。从2014年成立以来也支持了我们在常州15万辆工厂的建设,这个工厂现已建成并投产,目前生产的是燃油车。风度研发院核心能力在于造型、整车工程、系统匹配,包括新能源核心的能力。目前已经完成和正在推进中的项目是这样的,我们已完成了一款A0级的SUV,正在进行的是A级SUV,车型平台的整体考虑主要是三类,一类就是作为类似于共享单车一样的共享汽车。第二类就是目前做的已经比较好的就是网约车,它会尽量或者更大程度去替代现在的一些出租车。第三个就是所谓承载了很多人期待的第三空间也好,或者是移动终端也好,它作为个人或者家庭所需要的车。在这三个方向上我们都展开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目前研发成果有10余项专利成果,其中三电方面发明专利2项。刚才也提到研发院设立的初衷是配套主机厂的设置,所以整个供应链体系及合作伙伴都比较完善和稳定。这里面也列出了一些重点的战略合作资源,主要在常州本土及周边,也辐射到南京和上海,这里包括一些轻量化和新能源运营推广方面的合作资源。风度研发院也将很快会演变为一个新能源汽车公司,接下来会紧锣密鼓去筹备后续的车型和基地,希望会像刚才讲到的一样去拿一个新能源资格来运营一个全方位的汽车企业。
我们的核心理念还是要回归到汽车本身要移动的本质,一个是它是移动,对于个人来讲是移动,回到社会是交通。对于未来商业模式,刚才也讲到了,我们认为主要的三类车型都有涉足,根据整个战略规划逐步的去推进。目前第一优先车型还是选择了网约车的量身订制,按照这个方向来推进,来重新定义这样的汽车。就像刚才讲到的Leaf和特斯拉的差异一样,其实车本身的东西差异不太大,最终的差异是在你一开始怎么定义它,客户在哪里,是什么使用场景,定义是什么样,最后造出来就是什么样。
在核心技术方面,轻量化我们已经有了量产车完成的技术储备,还有在电动底盘这块,在探讨基于框架式的可能性,这个也是目前可能大家在寻找成本和性能方面的一个新的方向,也有不少的企业在探索,我们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关于智能驾驶的技术基本上和当前主要发展的差不多,目前做到LEVEL2。我们一直在想,一个比较大的梦想,如果城市里没有地铁会怎么样,我们在想这个事情。汽车在智能化配套完善的城市生态圈下还是可以满足这样的交通,地铁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体系,它需要庞大的投资和非常大的运行成本来支撑。如果一个城市减少地铁的话,我们的城市交通体系该是怎么样的。
新能源汽车平台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它完全可以吸收目前看似高的成本,可以满足各个最新行业在这个平台上的一些应用。最终我们有充分的信心认为新能源汽车必将会改变世界、将改变大家的生活方式,谢谢大家!
2017-09-13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9月13日,时值第27届“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召开之际,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同期举办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江宁开发区)研洽会”(以下简称“研洽会”),研洽会邀请到行业专家和企业高层共同分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机遇与以及合作机会。
创投峰会以“智创 共享 新势力 新机遇”为主题,将围绕以下三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一是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与共享经济的叠加效应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方向,二是如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良好创新和市场环境,三是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背景下,资源、创新、资本如何组合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以下是风度(常州)汽车研发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晓东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业内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风度常州汽车研发院的思考与探索。今天各位嘉宾精彩的演讲和我的一些认识还是非常结合的,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状况。
我分享的内容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认识,第二部分是风度新能源汽车的探索。下午福特老总演讲的理念里也关联到,我的分享资料里也借用了大概100年前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如果你在汽车发明之前去问人们想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他会告诉你,他想要一匹很快的马”,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经历过100多年的发展将马上跨入新的时代,对于电动车或者新能源汽车来讲,也将充满着无穷的憧憬与幻想。
我本人也有十几年传统能源汽车的从业经历,分析当前汽车行业发展态势,应该可以说,针对传统能源汽车的屠刀已经高高举起。接下来中国也将会出台燃油车全面退出的时间表,上午有嘉宾预测大概还有30年的时间,其实30年并不长,在这段时间里,将有很多企业在抉择面前可能会存在着此起彼伏的反复和不确定性。整个汽车产业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与沉淀,从当前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市场占比来看,汽车整体市场格局变化不算太大,但是对于未来来讲,将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化。当前来看,已经出现具有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车型或者两个公司,一个是日产汽车的Leaf,它的安全性到目前为止是最好的,另外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特斯拉,这两个产品定义是完全不同的。Leaf产品定义基本的考量是将传统和发展相结合,原来能用的就尽量采用,采用了一种缓慢更新的技术路线。我举个例子,上周发布了新的Leaf车型,从头看到尾只有两个主要技术更新点,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术,最终组合出来的看的话还是综合安全性的提升为最大亮点。还提出了一个(英文)功能,实际上就是把油门松开后刹车力做了新的调整,用这样一个微小的技术解决了80%要去点刹车的动作,这也充分体现了Leaf发展的历程,就是从现有车型上逐步向新能源过渡,它只是一个新能源的,而承载的今天所提到的智能化并不是很多。智能化更多是从解放驾驶者疲劳性这方面来考虑的,但是特斯拉就完全不一样,它就是要颠覆,现在汽车怎么做的,我都尽可能追求不一样,包括原材料、制造工艺、整车性能状况等都不一样。到现在为止,这两种路线正在进行着一个激烈的并行发展和融合的过程。今天谈到的很多汽车产品或者为什么都是在这两条路线上进行不断的去融合,然后又不断产生有新的突破点的车型出现。
近些年在我们国家一些强力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也在变化中发展。总的来讲,今天各位专家也有提到,在客车板块,客车这块客户基本是稳定的,商品也基本上成熟,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些新能源新动力的发展,市场也是比较平稳的。商用车这块目前看的话是趋向于稳定,客户已经很清楚了,都是一些跟物流和服务业相关性比较强的,它是从成本和整个绿色环保的角度来出发,市场也趋向于稳定,但是商品还非常不成熟,尽管这个板块的市场也在快速的增长。整体来看应该以环保的压力在推进新能源车的过程中首当其冲就是公交车,其次是物流车,但是目前还不是很稳定,也不成熟,现在推出了很多,我们从汽车的观点来看依然是不成熟的状况,还是政策性的增长。关于乘用车板块,今天也有专家分享提到,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乘用车都卖在北京、深圳这些城市,这也说明它商品本身还并不成熟。
有了整体市场的认识之后,我想再谈一些做整车的一些情况。我想仍然是以移动为核心,作为一个移动的载体它不排斥所有新技术新的一些需求。大家刚才提到的移动终端,汽车肯定不排斥,但是你说汽车是移动终端的话也不现实。下午第一个演讲的嘉宾讲到我们一天也就是90多分钟在汽车上,抛掉公交车一天也就1个小时,按一周算的话还不如在高铁的时间长,移动终端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很多东西都可以做。目前为止最佳的移动终端是手机,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活动。不变的东西还有一点就是客户的便利与安全,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电动车都是一样。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的话,对新能源汽车本身的要求也就更加清晰一些。
另外就是能源类型呈现出的多元化,刚才讲到的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我们觉得很简单,最终应用都是电来直接驱动。最后分了几类,纯电动电池就是插电的电动车,用了一些发动机的,也是将燃料堆变成的氢燃料。核心的技术也非常的清楚,对汽车本身驱动来讲的话,纯电驱动是核心,效率和控制策略是关键,因此纯电驱动系统技术就显得非常核心。
还有一点,自动化交通社区将会是智能化、网联化的核心。我说的没有那么直观,福特讲的东西应该把我们想说的都已表达出来。未来的交通体系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通过强大的数据传输将会改变我们目前的交通状况。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早的时候飞机坐的多,现在肯定高铁坐的多,现在交通需求分了几个圈,随着电动车或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交通体系还会进一步的演变,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还有一点,关于产业新的融合和独立发展的考虑。之前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快,有一段时间是靠政策的支持,另外也是大家没有可以依靠的,就主动开始去做这个事情。但是现在合资的新浪潮再次来临,又一次的提了一个醒,我们怎么去做好汽车产业的工作。我们提到的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非常开放的载体,它足以承接各个方面专业或者说各个新技术对车辆发展的诉求。所以在这里面我觉得尤其在技术特点方面都会成为我们核心的竞争优势。包括一些汽车企业,假如你抓到了两到三个技术优势,在一定时间里面存活下来也非常好。
这里也谈一下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以及大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一些期待,最简单的,它是不是一个智能的移动终端?我认为它是。我们今天上午也讲到了储能的问题,实际上从国家战略角度对能源方面的考虑,对新能源电动车的诉求可能会更多一些。移动终端是消费层面的诉求,就是这里提到的第三空间,其他的两个空间,上班和在家的空间都是固定的,只有这个空间才可能是移动的,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这些都会催生某一种偏向或某一种新能源汽车在某些领域里面去占据独特的客户和市场发展的前景。
第二部分,关于风度汽车研发院的探讨。我们是来自于常州的一个公司,它的设立背景基于东风集团做的一个项目。这个公司注册在2014年,主要是做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研发。有3000㎡的办公区,还有造型中心、试制试验中心等。未来汽车市场是什么样的,接下来大家将会特别关注颜值,我印象里面。五年之前大家对于颜值还没有这么的重视,今天来讲的话,基本上出现没有颜值就不能存活的状况,所以说是一个比较小的研发机构还是初创的整车企业,对于颜值的要求都比较高。风度汽车研发院整体是按全链条的技术和商务来设置,我们构建了比较全的整车研发及运营体系,包括造型、新能源、底盘、电子电器等各个专业,以及面向工业化的制造工程,整体研发职能都是比较全的。上午也提到,像我们方总提到投资的几个考虑,在管理方面怎么有一个好的机制确保你在高效的情况下运作,对整个研发院的运作,包括开发流程以及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都是非常严密的,基本上参照了福特和日产的体系构架建立起来的,目前也是按照这个来推进展开。
我们公司主要的核心竞争力是综合系统的集成能力,可以从商品企划一直做到车辆的量产。从2014年成立以来也支持了我们在常州15万辆工厂的建设,这个工厂现已建成并投产,目前生产的是燃油车。风度研发院核心能力在于造型、整车工程、系统匹配,包括新能源核心的能力。目前已经完成和正在推进中的项目是这样的,我们已完成了一款A0级的SUV,正在进行的是A级SUV,车型平台的整体考虑主要是三类,一类就是作为类似于共享单车一样的共享汽车。第二类就是目前做的已经比较好的就是网约车,它会尽量或者更大程度去替代现在的一些出租车。第三个就是所谓承载了很多人期待的第三空间也好,或者是移动终端也好,它作为个人或者家庭所需要的车。在这三个方向上我们都展开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目前研发成果有10余项专利成果,其中三电方面发明专利2项。刚才也提到研发院设立的初衷是配套主机厂的设置,所以整个供应链体系及合作伙伴都比较完善和稳定。这里面也列出了一些重点的战略合作资源,主要在常州本土及周边,也辐射到南京和上海,这里包括一些轻量化和新能源运营推广方面的合作资源。风度研发院也将很快会演变为一个新能源汽车公司,接下来会紧锣密鼓去筹备后续的车型和基地,希望会像刚才讲到的一样去拿一个新能源资格来运营一个全方位的汽车企业。
我们的核心理念还是要回归到汽车本身要移动的本质,一个是它是移动,对于个人来讲是移动,回到社会是交通。对于未来商业模式,刚才也讲到了,我们认为主要的三类车型都有涉足,根据整个战略规划逐步的去推进。目前第一优先车型还是选择了网约车的量身订制,按照这个方向来推进,来重新定义这样的汽车。就像刚才讲到的Leaf和特斯拉的差异一样,其实车本身的东西差异不太大,最终的差异是在你一开始怎么定义它,客户在哪里,是什么使用场景,定义是什么样,最后造出来就是什么样。
在核心技术方面,轻量化我们已经有了量产车完成的技术储备,还有在电动底盘这块,在探讨基于框架式的可能性,这个也是目前可能大家在寻找成本和性能方面的一个新的方向,也有不少的企业在探索,我们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关于智能驾驶的技术基本上和当前主要发展的差不多,目前做到LEVEL2。我们一直在想,一个比较大的梦想,如果城市里没有地铁会怎么样,我们在想这个事情。汽车在智能化配套完善的城市生态圈下还是可以满足这样的交通,地铁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体系,它需要庞大的投资和非常大的运行成本来支撑。如果一个城市减少地铁的话,我们的城市交通体系该是怎么样的。
新能源汽车平台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它完全可以吸收目前看似高的成本,可以满足各个最新行业在这个平台上的一些应用。最终我们有充分的信心认为新能源汽车必将会改变世界、将改变大家的生活方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