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由寰球汽车、中国汽车营销经理人协会以及汽车行业公关传播委员会联合主办。汽车商报、汽车预言家、汽车锐问答、寰球微IP、寰球车评、汽车营销镜湖、寰球汽车内参、V讯网、车人网、中国汽车市场星CAR等汽车主流新媒体协办的第三届中国车市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
本届论坛主题为“拥抱全新营销传播大时代”。论坛嘉宾来自营销企业老总、新流通模式开拓者以及媒体转型实践者。
众所周知,当下的中国车市在经历了2016年的车市狂欢之后,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已经显示,中国车市的增长速度正大幅放缓。而汽车行业本身也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汽车的生产制造、流通模式,消费者的需求、习惯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发生。在这一大背景下,与中国汽车行业共同快速成长的媒体行业也在阵痛中,进行着痛苦的转型。
在论坛上,来自各大车企一线营销老总纷纷针对目前市场的瓶颈和变革,以及对怎样应对现有的现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长安汽车轿车事业部总经理王强发言实录:
谁掌握客户的需求谁就是未来真正赢家
谈到对车市的判断,我个人觉得未来肯定有几个现象它一定会出现。中国的车市你要说增长乏力它不乏力,只不过未来的体现肯定是高基数、低增速,这是全球最幸福的市场。但是在这个市场里慢慢地会呈现出一些我们可能过去没有想到,或者预期不到的一些现象。
比如未来品牌的一家独大,就是说已经到了竞争特别激烈的环境里了,也就意味着在2016年、2017年的时候600多品牌的车市,未来会快速地所见,也就是说品牌会慢慢地伴随着互联网的今天,客户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未来的数量应该会快速地被淘汰,会慢慢地回归到几大家,或者几十家。
第二个判断,无论我们怎么看车市的变化,首先是离不开消费者。未来无论是消费者对豪华品牌,还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的看法,回归到消费者当前所感知到的产品能够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和他能所需要的对产品的要求,是不是有明显的界限。比如说这两年无论是吉利,还是长安,还是自主品牌挑大梁的品牌,我们的造车水平和工艺在不断地上升。当产品本身带给客户的感知是OK的情况下,我认为自主品牌在未来2-3年还会快速增长。
第三个判断,传统的营销观念会受到一定的挑战,我们在过去的营销里面始终做的一件事是渠道为王。长安最近一直在做营销变革,我们一直在尝试在营销的端口革掉自己的命。过去我们始终认为传统营销就是渠道为王,管好经销商仿佛就已经赢得了所有的世界,我们就已经管理好了我们所有的客户。
现在我们研究下来,在过去没有足够的媒介,或者说没有足够的渠道的时候,的确是这样,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靠渠道来解决一切的问题。而在“互联网+”的今天,我们正在转变一个观念,客户究竟需要什么,营销不再是一个大企业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真正的龙头,比如说产品的开发,比如说客户需要产品以外的延伸需求,比如说客户需要产品具备什么东西,比如说未来的智能化和新能源带给他们的基本需求,或者说魅力需求是什么,就应该用营销来说话,就应该由我们做营销的人告诉我们的研发,告诉我们的生产,告诉我们整个体系。
也就意味着谁掌握了客户的需求,谁尊重客户,未来就是真正的赢家,而在未来也会得到快速的增长。我始终觉得中国的市场它不缺乏机会,缺乏的还是我们对客户的态度,和我们营销的环节中对客户的尊重。
未来营销是主机厂和经销商之间的纽带
在互联网的今天所面临的变革是大势所趋,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这场变革都时时刻刻在发生。比如我们现在也发现,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客户的数据来支撑,你所谓的营销仅仅就是和经销商,和渠道之间的一场博弈,而未来的营销应该是和经销商之间的纽带,一种满足。
赢得了我们的客户,那么我们一切营销所有的链条,全价值链当中该存在和不存在也会有一个分享。7月1号环保法公布以后对我们没有多大的挑战,无非就是在全价值链当中要有效的看到我们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创造价值的多少,和创造价值的可能性,不可替代性就在分歧当中,实体化还是虚拟化。
第二,新技术的运用。新技术的运用是应该伴随着从过去,从卖车修车这么一个狭隘的价值链全面的转换出去,要营造以主机厂为主导,应该要去营造一个客户的生态圈。也就是说主机厂你能接触到的客户很狭隘,就像我们在谈大数据的时候,主机厂能够拿到的数据太小,如果有一天你和京东的数据,和阿里的数据进行碰撞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对客户的了解还是远远地不够。
未来我们做营销的人需要做什么?还是要在传统的基础毛利和促销力度,或者说所谓的后厂的支持做文章吗?不一定,在互联网的今天,在金融如此发展的今天,未来的消费升级不是说来源于客户,客户他天生有想用好车,有想用好服务的欲望,但是在互联网的今天,给了他一种途径。未来我们还能给什么?出行的变化,共享的变化,甚至于全生命周期的变化。也许未来所购买的是汽车,但是你享受的是生活,这是主机厂一定为他们开创,或者说为他们打造的。
比如有一天我们的客户如果购买了我的产品,他所能享受到的东西不再是工时费打车,不再是能给你多少优惠,而是明确告诉你,未来只要有了我的会员身份,你加油打9折,你出行有折扣,你到了机场也有VIP,你到了银行不用排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异业联盟之后,我相信客户不会远离你。我们担心客户的把握率和客户出现率,自然也不是问题,再购、换购也就找到了有效途径。所以变革是方方面面的,而一切的根本就是要回归到本质,就是研究客户要什么,客户想什么,我能够给客户什么。我觉得所有的变革还是基于客户来发声,这是我对当前的理解,谢谢!
2017-08-25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8月25日,由寰球汽车、中国汽车营销经理人协会以及汽车行业公关传播委员会联合主办。汽车商报、汽车预言家、汽车锐问答、寰球微IP、寰球车评、汽车营销镜湖、寰球汽车内参、V讯网、车人网、中国汽车市场星CAR等汽车主流新媒体协办的第三届中国车市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
本届论坛主题为“拥抱全新营销传播大时代”。论坛嘉宾来自营销企业老总、新流通模式开拓者以及媒体转型实践者。
众所周知,当下的中国车市在经历了2016年的车市狂欢之后,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已经显示,中国车市的增长速度正大幅放缓。而汽车行业本身也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汽车的生产制造、流通模式,消费者的需求、习惯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发生。在这一大背景下,与中国汽车行业共同快速成长的媒体行业也在阵痛中,进行着痛苦的转型。
在论坛上,来自各大车企一线营销老总纷纷针对目前市场的瓶颈和变革,以及对怎样应对现有的现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长安汽车轿车事业部总经理王强发言实录:
谁掌握客户的需求谁就是未来真正赢家
谈到对车市的判断,我个人觉得未来肯定有几个现象它一定会出现。中国的车市你要说增长乏力它不乏力,只不过未来的体现肯定是高基数、低增速,这是全球最幸福的市场。但是在这个市场里慢慢地会呈现出一些我们可能过去没有想到,或者预期不到的一些现象。
比如未来品牌的一家独大,就是说已经到了竞争特别激烈的环境里了,也就意味着在2016年、2017年的时候600多品牌的车市,未来会快速地所见,也就是说品牌会慢慢地伴随着互联网的今天,客户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未来的数量应该会快速地被淘汰,会慢慢地回归到几大家,或者几十家。
第二个判断,无论我们怎么看车市的变化,首先是离不开消费者。未来无论是消费者对豪华品牌,还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的看法,回归到消费者当前所感知到的产品能够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和他能所需要的对产品的要求,是不是有明显的界限。比如说这两年无论是吉利,还是长安,还是自主品牌挑大梁的品牌,我们的造车水平和工艺在不断地上升。当产品本身带给客户的感知是OK的情况下,我认为自主品牌在未来2-3年还会快速增长。
第三个判断,传统的营销观念会受到一定的挑战,我们在过去的营销里面始终做的一件事是渠道为王。长安最近一直在做营销变革,我们一直在尝试在营销的端口革掉自己的命。过去我们始终认为传统营销就是渠道为王,管好经销商仿佛就已经赢得了所有的世界,我们就已经管理好了我们所有的客户。
现在我们研究下来,在过去没有足够的媒介,或者说没有足够的渠道的时候,的确是这样,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靠渠道来解决一切的问题。而在“互联网+”的今天,我们正在转变一个观念,客户究竟需要什么,营销不再是一个大企业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真正的龙头,比如说产品的开发,比如说客户需要产品以外的延伸需求,比如说客户需要产品具备什么东西,比如说未来的智能化和新能源带给他们的基本需求,或者说魅力需求是什么,就应该用营销来说话,就应该由我们做营销的人告诉我们的研发,告诉我们的生产,告诉我们整个体系。
也就意味着谁掌握了客户的需求,谁尊重客户,未来就是真正的赢家,而在未来也会得到快速的增长。我始终觉得中国的市场它不缺乏机会,缺乏的还是我们对客户的态度,和我们营销的环节中对客户的尊重。
未来营销是主机厂和经销商之间的纽带
在互联网的今天所面临的变革是大势所趋,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这场变革都时时刻刻在发生。比如我们现在也发现,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客户的数据来支撑,你所谓的营销仅仅就是和经销商,和渠道之间的一场博弈,而未来的营销应该是和经销商之间的纽带,一种满足。
赢得了我们的客户,那么我们一切营销所有的链条,全价值链当中该存在和不存在也会有一个分享。7月1号环保法公布以后对我们没有多大的挑战,无非就是在全价值链当中要有效的看到我们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创造价值的多少,和创造价值的可能性,不可替代性就在分歧当中,实体化还是虚拟化。
第二,新技术的运用。新技术的运用是应该伴随着从过去,从卖车修车这么一个狭隘的价值链全面的转换出去,要营造以主机厂为主导,应该要去营造一个客户的生态圈。也就是说主机厂你能接触到的客户很狭隘,就像我们在谈大数据的时候,主机厂能够拿到的数据太小,如果有一天你和京东的数据,和阿里的数据进行碰撞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对客户的了解还是远远地不够。
未来我们做营销的人需要做什么?还是要在传统的基础毛利和促销力度,或者说所谓的后厂的支持做文章吗?不一定,在互联网的今天,在金融如此发展的今天,未来的消费升级不是说来源于客户,客户他天生有想用好车,有想用好服务的欲望,但是在互联网的今天,给了他一种途径。未来我们还能给什么?出行的变化,共享的变化,甚至于全生命周期的变化。也许未来所购买的是汽车,但是你享受的是生活,这是主机厂一定为他们开创,或者说为他们打造的。
比如有一天我们的客户如果购买了我的产品,他所能享受到的东西不再是工时费打车,不再是能给你多少优惠,而是明确告诉你,未来只要有了我的会员身份,你加油打9折,你出行有折扣,你到了机场也有VIP,你到了银行不用排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异业联盟之后,我相信客户不会远离你。我们担心客户的把握率和客户出现率,自然也不是问题,再购、换购也就找到了有效途径。所以变革是方方面面的,而一切的根本就是要回归到本质,就是研究客户要什么,客户想什么,我能够给客户什么。我觉得所有的变革还是基于客户来发声,这是我对当前的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