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节点上,大众汽车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从两年前的初露端倪,致力于形成一个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乃至员工培训的数字化体系链。
在五年前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工业4.0”战略,即基于德国制造业的坚实基础,进一步促进德国向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转型,以确保德国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汽车工业作为制造业中技术含量、智能化程度以及产业集中度都较高的代表,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综合的工业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本国的经济发展,汽车行业也因此成为产业升级的先导阵地。
1938年成立的大众汽车集团在今年将迎来80周年。作为德国汽车制造的“排头兵”,大众同样认识到,随着数字化、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趋势的到来,汽车的生产方式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对此,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强调,为确保企业在未来能够顺利实现由人工制造向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无缝切换,大众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即由传统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节点上,大众汽车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从两年前的初露端倪,致力于形成一个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乃至员工培训的数字化体系链。
大众汽车“工业4.0”的精髓
2016年大众超越丰田重回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2017年大众延续了销量稳步增长的趋势。单从销量数据上说,大众无疑确保了领先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大众也意识到唯有居安思危才能决胜未来。
从2015年起,汽车行业悄然盛行起一股变革的浪潮。在市场导向之下,“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成为车企改革的方向,不仅传统车企纷纷将其写入未来发展战略,以电动汽车为切入点的造车新势力们也强势闯入市场,希望借助政策和资本的东风分得一杯羹。
大众汽车集团沃尔夫斯堡工厂人机协作的高尔夫生产线
竞争在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化。面对工业4.0时代的数字化变革浪潮,海兹曼教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工业4.0是一个非常整合的概念,包括了数字化进程和人工智能,而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也融入到了大众汽车集团日常业务运营的方方面面,例如研发、销售、人员管理、采购,以及生产流程等。用几个词语来描述大众“工业4.0”的精髓,即定制化、智能化和共享经济。
定制化: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实现精准生产
目前汽车市场已趋近饱和。在未来,市场到达一个“临界点”后整个行业甚至会进入一个“零增速”时代。对于一家体量在千万级的车企来说,唯有施行“定制化”才能破解在有限的市场下扩大市场份额的难题。
定制化意味着汽车将不再是批量复制的流水线式生产,而是朝着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方向转变,通过在车型开发、流程标准、制造模式、生产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变革,满足客户多元的需求,实现精准生产。
智能化:模块化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智能化的实现需要智能工厂来发挥承接作用。大众汽车智能工厂可以利用物联网、设备监控等技术,减少生产线上的人工干预,构建一个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人性化工厂,从而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将过去单一大批量生产模式淘汰,同时降低定制化生产带来的成本压力,化解效率担忧。
共享经济:开辟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向
一辆汽车正常的使用寿命在8~10年,预期未来10年汽车制造商将迎来产能极限。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共享服务不断改变消费者行为习惯下,消费前端的产品需求在降低,但终端的使用需求却在不断增长。
以一辆普通的私家车为例,在个人手中一天使用时间大致为4个小时,使用率仅有16.7%,若将其放置在共享汽车公司内运作,一天1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能够实现75%的使用率。使用频率高,产品的生命周期自然也会缩短至4到5年。如此一来,终端需求以一种更高效的方式带动前端生产需求的提高,从而开辟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向,盘活整个汽车市场,打开销量增长难这个死结。
大众为数字化转型做了哪些准备?
2016年9月,大众汽车成立合资公司CyMotive,旨在确保下一代互联网汽车的网络安全保护;同年10月,大众在德国柏林出资建设了数字实验室,涉及大数据、虚拟现实、车联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 12月,集团正式发布品牌MOIA,计划在汽车共享、电动汽车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与行业对手展开竞争;2017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首款自动驾驶汽车Sedric问世,它具备纯电动、100%互联和全自动驾驶功能,是大众最新研发技术的一次集中展示。
作为大众海外最大,同样也是最重要的单一市场,中国市场的发展在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始终排在最重要位置。汽车预言家在与大众汽车高层负责人沟通中了解到,目前集团有针对性地与中国本土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与首汽集团、滴滴出行以及出门问问携手共同推动共享出行服务以及车载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等。
与此同时,该负责人还进一步透露,在未来大众汽车在中国销售的车辆都将是互联的,企业通过合理利用互联产生的数据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与之对应的是,大众汽车全球第三家,也是除德国波茨坦和美国硅谷之外的亚洲未来中心也已落户中国北京,将于明日起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将设计师与数字化专家聚集在一起,深度挖掘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数字化变革除了在集团战略规划上发挥作用外,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上,大众也有了实实在在的创新之举。以交互式虚拟现实技术解决方案和智能机器人为例,大众汽车集团是全球首家通过HTC VIVE头戴式耳机在生产过程中推广虚拟现实技术的汽车制造商,在虚拟工作环境和交互式模拟境况下,员工能够尝试进行各个工作步骤,并与其他地方的同事“面对面”交流如何优化订单捡选作业过程。
正在工作的智能机器人
在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上,大众汽车集团总部IT部门智能生产实验室也在为未来的汽车生产制定解决方案。在未来,机器人可以拥有识别和考量人类想法的能力,并对每个手势做出相应的反应,真正实现人类和机器的直接同步合作。
在数字化变革下大众如何培养人才?
在汽车产业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背景下,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实现网络化的生产过程创造了全新的途径。作为全球最大的跨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遍布海内外的生产基地多达120家。在大众的战略规划中,预计到2025年,大众汽车集团所有生产基地都将实现数字化规划和网络无缝切换,从而保证自我控制、自我优化和可持续的生产。
为更好地将智能化操作方式落实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大众智能生产实验室承担了先期的技术研发导入任务。据悉,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智能生产实验室是大众汽车集团设立的六个IT智库之一,这六个智库中有两个设于沃尔夫斯堡总部,其他则分别位于柏林、慕尼黑、巴塞罗那和旧金山。在营造的初创企业氛围中,大众汽车集团的专家们正致力于和各个科研机构和技术合作伙伴紧密合作,针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工业4.0、数据分析、新型移动出行解决方案、虚拟现实、互联化以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全新解决方案。
借助虚拟现实眼镜,大众汽车集团员工可访问数字现实中心公共平台
不断深入的数字化进程同样对大众汽车集团备战在一线的30多万员工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他们需要像学习传统的汽车制造技术一样,掌握智能机器操作、虚拟现实技术等,在新的工作方式、技术和IT系统中承担起新的角色。
大众汽车集团学院负责人拉尔夫·林德表示,就职业培训来说,大众汽车集团每年招收1400名左右的新学徒,而教学大纲也顺应时代变化向数字化技术领域有侧重的倾斜,例如在2010年,有关金属液晶方面的工作培训与电气、IT方面的培训所占比例为1:1,但到2019年,两者的比例将调整为1:2。相应的,集团也针对新的培训课程和工作岗位配备了IT专业师、软件开发师以及速学软件技术开发师等,帮助学员基于IT技术,掌握故障诊断和控制技能。
除了在培训内容上开发出3D打印、人工智能和自控机械设备等,集团在培训的形式上也进行了数字化的转型,例如给每位学员配备平板电脑,既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参加培训课程,同时也可以使用平板电脑将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过程拍成教学视频,上传视频网站方便学员或社会人士参观学习。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8-01-24 出处:汽车预言家 [原创] 责编:王一萍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节点上,大众汽车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从两年前的初露端倪,致力于形成一个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乃至员工培训的数字化体系链。
在五年前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工业4.0”战略,即基于德国制造业的坚实基础,进一步促进德国向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转型,以确保德国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汽车工业作为制造业中技术含量、智能化程度以及产业集中度都较高的代表,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综合的工业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本国的经济发展,汽车行业也因此成为产业升级的先导阵地。
1938年成立的大众汽车集团在今年将迎来80周年。作为德国汽车制造的“排头兵”,大众同样认识到,随着数字化、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趋势的到来,汽车的生产方式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对此,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强调,为确保企业在未来能够顺利实现由人工制造向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无缝切换,大众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即由传统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节点上,大众汽车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从两年前的初露端倪,致力于形成一个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乃至员工培训的数字化体系链。
大众汽车“工业4.0”的精髓
2016年大众超越丰田重回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2017年大众延续了销量稳步增长的趋势。单从销量数据上说,大众无疑确保了领先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大众也意识到唯有居安思危才能决胜未来。
从2015年起,汽车行业悄然盛行起一股变革的浪潮。在市场导向之下,“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成为车企改革的方向,不仅传统车企纷纷将其写入未来发展战略,以电动汽车为切入点的造车新势力们也强势闯入市场,希望借助政策和资本的东风分得一杯羹。
大众汽车集团沃尔夫斯堡工厂人机协作的高尔夫生产线
竞争在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化。面对工业4.0时代的数字化变革浪潮,海兹曼教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工业4.0是一个非常整合的概念,包括了数字化进程和人工智能,而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也融入到了大众汽车集团日常业务运营的方方面面,例如研发、销售、人员管理、采购,以及生产流程等。用几个词语来描述大众“工业4.0”的精髓,即定制化、智能化和共享经济。
定制化: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实现精准生产
目前汽车市场已趋近饱和。在未来,市场到达一个“临界点”后整个行业甚至会进入一个“零增速”时代。对于一家体量在千万级的车企来说,唯有施行“定制化”才能破解在有限的市场下扩大市场份额的难题。
定制化意味着汽车将不再是批量复制的流水线式生产,而是朝着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方向转变,通过在车型开发、流程标准、制造模式、生产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变革,满足客户多元的需求,实现精准生产。
智能化:模块化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智能化的实现需要智能工厂来发挥承接作用。大众汽车智能工厂可以利用物联网、设备监控等技术,减少生产线上的人工干预,构建一个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人性化工厂,从而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将过去单一大批量生产模式淘汰,同时降低定制化生产带来的成本压力,化解效率担忧。
共享经济:开辟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向
一辆汽车正常的使用寿命在8~10年,预期未来10年汽车制造商将迎来产能极限。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共享服务不断改变消费者行为习惯下,消费前端的产品需求在降低,但终端的使用需求却在不断增长。
以一辆普通的私家车为例,在个人手中一天使用时间大致为4个小时,使用率仅有16.7%,若将其放置在共享汽车公司内运作,一天1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能够实现75%的使用率。使用频率高,产品的生命周期自然也会缩短至4到5年。如此一来,终端需求以一种更高效的方式带动前端生产需求的提高,从而开辟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向,盘活整个汽车市场,打开销量增长难这个死结。
大众为数字化转型做了哪些准备?
2016年9月,大众汽车成立合资公司CyMotive,旨在确保下一代互联网汽车的网络安全保护;同年10月,大众在德国柏林出资建设了数字实验室,涉及大数据、虚拟现实、车联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 12月,集团正式发布品牌MOIA,计划在汽车共享、电动汽车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与行业对手展开竞争;2017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首款自动驾驶汽车Sedric问世,它具备纯电动、100%互联和全自动驾驶功能,是大众最新研发技术的一次集中展示。
作为大众海外最大,同样也是最重要的单一市场,中国市场的发展在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始终排在最重要位置。汽车预言家在与大众汽车高层负责人沟通中了解到,目前集团有针对性地与中国本土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与首汽集团、滴滴出行以及出门问问携手共同推动共享出行服务以及车载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等。
与此同时,该负责人还进一步透露,在未来大众汽车在中国销售的车辆都将是互联的,企业通过合理利用互联产生的数据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与之对应的是,大众汽车全球第三家,也是除德国波茨坦和美国硅谷之外的亚洲未来中心也已落户中国北京,将于明日起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将设计师与数字化专家聚集在一起,深度挖掘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数字化变革除了在集团战略规划上发挥作用外,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上,大众也有了实实在在的创新之举。以交互式虚拟现实技术解决方案和智能机器人为例,大众汽车集团是全球首家通过HTC VIVE头戴式耳机在生产过程中推广虚拟现实技术的汽车制造商,在虚拟工作环境和交互式模拟境况下,员工能够尝试进行各个工作步骤,并与其他地方的同事“面对面”交流如何优化订单捡选作业过程。
正在工作的智能机器人
在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上,大众汽车集团总部IT部门智能生产实验室也在为未来的汽车生产制定解决方案。在未来,机器人可以拥有识别和考量人类想法的能力,并对每个手势做出相应的反应,真正实现人类和机器的直接同步合作。
在数字化变革下大众如何培养人才?
在汽车产业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背景下,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实现网络化的生产过程创造了全新的途径。作为全球最大的跨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遍布海内外的生产基地多达120家。在大众的战略规划中,预计到2025年,大众汽车集团所有生产基地都将实现数字化规划和网络无缝切换,从而保证自我控制、自我优化和可持续的生产。
为更好地将智能化操作方式落实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大众智能生产实验室承担了先期的技术研发导入任务。据悉,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智能生产实验室是大众汽车集团设立的六个IT智库之一,这六个智库中有两个设于沃尔夫斯堡总部,其他则分别位于柏林、慕尼黑、巴塞罗那和旧金山。在营造的初创企业氛围中,大众汽车集团的专家们正致力于和各个科研机构和技术合作伙伴紧密合作,针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工业4.0、数据分析、新型移动出行解决方案、虚拟现实、互联化以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全新解决方案。
借助虚拟现实眼镜,大众汽车集团员工可访问数字现实中心公共平台
不断深入的数字化进程同样对大众汽车集团备战在一线的30多万员工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他们需要像学习传统的汽车制造技术一样,掌握智能机器操作、虚拟现实技术等,在新的工作方式、技术和IT系统中承担起新的角色。
大众汽车集团学院负责人拉尔夫·林德表示,就职业培训来说,大众汽车集团每年招收1400名左右的新学徒,而教学大纲也顺应时代变化向数字化技术领域有侧重的倾斜,例如在2010年,有关金属液晶方面的工作培训与电气、IT方面的培训所占比例为1:1,但到2019年,两者的比例将调整为1:2。相应的,集团也针对新的培训课程和工作岗位配备了IT专业师、软件开发师以及速学软件技术开发师等,帮助学员基于IT技术,掌握故障诊断和控制技能。
除了在培训内容上开发出3D打印、人工智能和自控机械设备等,集团在培训的形式上也进行了数字化的转型,例如给每位学员配备平板电脑,既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参加培训课程,同时也可以使用平板电脑将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过程拍成教学视频,上传视频网站方便学员或社会人士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