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300万”之后一汽-大众奥迪还会更成功

2015-06-01 15:15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黄河

  5年前,一个汽车品牌用22年时间,在中国销售出了第一个100万辆;3年前,还是这个品牌,用了33个月,在中国销售出了第二个100万辆;而在今天,这个品牌仅用了22个月便在中国售出了第三个100万辆。没错,这就是一汽-大众奥迪,一个引领中国高档车市场发展的品牌。

  当“300万辆”的数字清晰地出现、并映入眼帘的那一刻起,所有人都明白这次真的不一样。相比较于之前宣布的10万辆、20万辆、50万辆来说,300万辆对于奥迪而言,代表着其与一汽27年来精诚合作的硕果。另外,在这300万数字的背后,一汽-大众奥迪不仅为广大消费者创造了高品质的汽车生活,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为中国汽车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品牌与市场文化的完全对接

  月均近5万辆的销售规模,让这个率先踏足中国市场的高档车品牌一骑绝尘。每每有人说起一汽-大众奥迪在细分市场取得的优势地位,总会模糊地一笔带过——强大的先发优势。这固然没错,但这是一汽-大众奥迪至今笑傲江湖的关键吗?且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汽和奥迪的合作有多么艰苦的开始,探路者的酸甜苦辣奥迪一样都没有落下。即便到今天来看,一汽-大众奥迪以巨人之身,仍然在市场上表现得如鱼得水。核心原因在于,一汽-大众奥迪始终将中国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放在首位,从产品研发、用户服务到品牌传播,实现了奥迪品牌和中国市场文化的融合。

  从1988年一汽与奥迪牵手,在经历了奥迪100短暂的“技术转让”模式之后,从奥迪200开始,奥迪就在其全球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着手打造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基础的产品引进和开发模式。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桑塔纳的本土化都是一件困难重重的工程,而作为高档车品牌,奥迪能不避万难,在“私车时代”开启之前迈出这一步实属可贵。相比那些进入21世纪才陆续实现合资的同类豪华品牌纠结、暧昧的本土化进程来说,奥迪的义无反顾,为今日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站在今天的视角,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与其他众多汽车品牌,乃至汽车之外的国际大品牌相比,奥迪品牌让人佩服的睿智在于经过短暂磨合之后,很快便能接受并认同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髓。事实上,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正在于此,将“和”与“同”实现区分,是国际品牌本土化最艰难,也最关键的一道心理建设。即便是日韩品牌,至今也仍有不少迈不过这道坎。

  90年代进入中国的汽车品牌步履蹒跚、惨淡收场的居多,奥迪对中国市场的领悟,不仅帮助他利用了时间上的先发优势,更重要的是由此而建立的一套随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变化发展同步前行的发展模式。

  前瞻性的市场布局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个性化、年轻化的消费市场,而当前市场格局的形成,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整个社会、文化和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结果。并且,这种年轻化的市场需求从新世纪伊始就在不断要求高档车品牌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奥迪TT、奥迪A5这些汽车设计史上史诗级产品的超前引进,体现了一汽-大众奥迪高瞻远瞩的市场发展战略。简单说,一汽-大众奥迪从很早便为中国市场规划好了丰富的产品线。在2008年,奥迪A5引进露出端倪之时,多数竞争品牌仍然在循规蹈矩地布局基础产品系列。不夸张地说,一汽-大众奥迪丰富的产品线,甚至迫使竞争品牌进入了众多他们本身并不熟悉的细分市场。一汽-大众奥迪的游刃有余与竞品的竞相追赶,在随后的几年里还会带来高档车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

  更重要的是,一汽-大众奥迪引进中国的大量车型,不仅满足了年轻化市场对品牌多元选择的需求,还实现了几乎出一款卖一款的市场效应。在一汽-大众奥迪的4S店里,你找不出几款仅仅为了拉升逼格而放置的花瓶。奥迪对中国市场的读心术,修炼得可谓到家。

  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进入2010年,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尽管官车的形象早已不是一汽-大众奥迪的标签,但是很多人还是质疑这样体量的巨人,会不会像很多企业那样转身困难。诚然,和很多在互联网的光影下,舞得五光十色的品牌相比,一汽-大众奥迪似乎并不是站在最前沿的那一个。但是,如果抽丝剥茧之后,你会发现,结合互联网时代去契合中国消费者真正需要的高档车品牌,仍然是一汽-大众奥迪。

  2014年,一汽-大众奥迪为全新奥迪A3上市打造的“型动日”,以“全网联动”的方式,携手京东商城和腾讯公益平台进行多领域跨界营销合作;同年,一汽-大众奥迪为新奥迪A8家族上市打造6站定制化的高端圈层营销活动,在业界引发广泛影响;2015年,奥迪品牌正式进驻天猫,并在“奥迪官方天猫旗舰店”启动全新一代奥迪TT全球限量版车型预售。让消费者感受到最需要、最喜欢、最实惠,是一汽-大众奥迪拥抱互联网时代的三条铁律。

  当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已经卖出300万辆的时候,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竞争变得充分甚至惨烈,在产品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之后,汽车市场似乎又回到了2000年初,进入了文化融合的竞争。我们记得,在十多年以前,合资企业文化融合得好坏,是决定品牌中国发展的起步之路是否顺畅的关键。

  而如今,品牌文化与中国市场文化契合的深度,将左右未来主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态势,在这之后,成功的品牌将在中国市场做出真正的黏性。

责任编辑:黄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300万”之后一汽-大众奥迪还会更成功

2015-06-01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黄河

  5年前,一个汽车品牌用22年时间,在中国销售出了第一个100万辆;3年前,还是这个品牌,用了33个月,在中国销售出了第二个100万辆;而在今天,这个品牌仅用了22个月便在中国售出了第三个100万辆。没错,这就是一汽-大众奥迪,一个引领中国高档车市场发展的品牌。

  当“300万辆”的数字清晰地出现、并映入眼帘的那一刻起,所有人都明白这次真的不一样。相比较于之前宣布的10万辆、20万辆、50万辆来说,300万辆对于奥迪而言,代表着其与一汽27年来精诚合作的硕果。另外,在这300万数字的背后,一汽-大众奥迪不仅为广大消费者创造了高品质的汽车生活,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为中国汽车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品牌与市场文化的完全对接

  月均近5万辆的销售规模,让这个率先踏足中国市场的高档车品牌一骑绝尘。每每有人说起一汽-大众奥迪在细分市场取得的优势地位,总会模糊地一笔带过——强大的先发优势。这固然没错,但这是一汽-大众奥迪至今笑傲江湖的关键吗?且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汽和奥迪的合作有多么艰苦的开始,探路者的酸甜苦辣奥迪一样都没有落下。即便到今天来看,一汽-大众奥迪以巨人之身,仍然在市场上表现得如鱼得水。核心原因在于,一汽-大众奥迪始终将中国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放在首位,从产品研发、用户服务到品牌传播,实现了奥迪品牌和中国市场文化的融合。

  从1988年一汽与奥迪牵手,在经历了奥迪100短暂的“技术转让”模式之后,从奥迪200开始,奥迪就在其全球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着手打造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基础的产品引进和开发模式。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桑塔纳的本土化都是一件困难重重的工程,而作为高档车品牌,奥迪能不避万难,在“私车时代”开启之前迈出这一步实属可贵。相比那些进入21世纪才陆续实现合资的同类豪华品牌纠结、暧昧的本土化进程来说,奥迪的义无反顾,为今日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站在今天的视角,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与其他众多汽车品牌,乃至汽车之外的国际大品牌相比,奥迪品牌让人佩服的睿智在于经过短暂磨合之后,很快便能接受并认同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髓。事实上,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正在于此,将“和”与“同”实现区分,是国际品牌本土化最艰难,也最关键的一道心理建设。即便是日韩品牌,至今也仍有不少迈不过这道坎。

  90年代进入中国的汽车品牌步履蹒跚、惨淡收场的居多,奥迪对中国市场的领悟,不仅帮助他利用了时间上的先发优势,更重要的是由此而建立的一套随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变化发展同步前行的发展模式。

  前瞻性的市场布局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个性化、年轻化的消费市场,而当前市场格局的形成,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整个社会、文化和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结果。并且,这种年轻化的市场需求从新世纪伊始就在不断要求高档车品牌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奥迪TT、奥迪A5这些汽车设计史上史诗级产品的超前引进,体现了一汽-大众奥迪高瞻远瞩的市场发展战略。简单说,一汽-大众奥迪从很早便为中国市场规划好了丰富的产品线。在2008年,奥迪A5引进露出端倪之时,多数竞争品牌仍然在循规蹈矩地布局基础产品系列。不夸张地说,一汽-大众奥迪丰富的产品线,甚至迫使竞争品牌进入了众多他们本身并不熟悉的细分市场。一汽-大众奥迪的游刃有余与竞品的竞相追赶,在随后的几年里还会带来高档车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

  更重要的是,一汽-大众奥迪引进中国的大量车型,不仅满足了年轻化市场对品牌多元选择的需求,还实现了几乎出一款卖一款的市场效应。在一汽-大众奥迪的4S店里,你找不出几款仅仅为了拉升逼格而放置的花瓶。奥迪对中国市场的读心术,修炼得可谓到家。

  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进入2010年,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尽管官车的形象早已不是一汽-大众奥迪的标签,但是很多人还是质疑这样体量的巨人,会不会像很多企业那样转身困难。诚然,和很多在互联网的光影下,舞得五光十色的品牌相比,一汽-大众奥迪似乎并不是站在最前沿的那一个。但是,如果抽丝剥茧之后,你会发现,结合互联网时代去契合中国消费者真正需要的高档车品牌,仍然是一汽-大众奥迪。

  2014年,一汽-大众奥迪为全新奥迪A3上市打造的“型动日”,以“全网联动”的方式,携手京东商城和腾讯公益平台进行多领域跨界营销合作;同年,一汽-大众奥迪为新奥迪A8家族上市打造6站定制化的高端圈层营销活动,在业界引发广泛影响;2015年,奥迪品牌正式进驻天猫,并在“奥迪官方天猫旗舰店”启动全新一代奥迪TT全球限量版车型预售。让消费者感受到最需要、最喜欢、最实惠,是一汽-大众奥迪拥抱互联网时代的三条铁律。

  当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已经卖出300万辆的时候,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竞争变得充分甚至惨烈,在产品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之后,汽车市场似乎又回到了2000年初,进入了文化融合的竞争。我们记得,在十多年以前,合资企业文化融合得好坏,是决定品牌中国发展的起步之路是否顺畅的关键。

  而如今,品牌文化与中国市场文化契合的深度,将左右未来主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态势,在这之后,成功的品牌将在中国市场做出真正的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