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台湾是特斯拉电动车的生产基地;如今只剩零星的供应商。特斯拉苦熬的那几年,有台湾默默支持。它为何“移情别恋”?台湾电动车产业会受到什么影响?
曾经,特斯拉(Tesla)不能没有台湾。四分之一的零部件,在台湾生产。电动车的心脏:马达,在桃园的林口工业区、特斯拉的工厂产出。连接马达和电池、相当于人体中枢神经的电控系统,也来自台湾。
可惜,一切在四年前结束。特斯拉为了提高产品自制率,申请美国政府4.65亿美元的补助,2009年年底,正式关闭台湾分公司,将产线移回加州。对于这段历史,致茂电子总经理特助张承濂记忆犹新。
“特斯拉曾经是我们前十大客户,可能排第六、第七,”他说。
致茂是营收百亿的电子量测设备大厂,提供电控系统给特斯拉的第一款电动车 Roadster。特斯拉的工厂,离致茂只有十五分钟车程。
现在,人去楼空。特斯拉在加州费利蒙市的新工厂,离桃园一万公里。致茂只剩下 Roadster 的售后服务。问张承濂,特斯拉现在是第几大客户,他犹豫好久,“还是别说比较好,”他说。
有如乡土剧的戏码。特斯拉出名前,台湾默默支持它。红透半边天之后,它却另结新欢。
初恋期 小公司相互取暖
富田电机董事长张金锋,永远记得特斯拉找上门的那一天。2005年4月,会客专用的特制小木屋,在工厂旁落成。7月,特斯拉技术长史特劳贝尔(JB Straubel)敲门。
“今天会踏入汽车产业,真的是一种意外,”现年54岁的张金锋,笑咪咪地说。
富田位于台中市神冈区。张金锋待过马达大厂东元的研发部门。1998年,他跟4位兄姊筹资五百万元创业,专攻感应伺服马达,服务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史特劳贝尔来访时,富田才80人,营收不到5亿台币。好玩的是,当时特斯拉更小,员工不到60人。
史特劳贝尔拜访过欧美日韩的供应商,都被拒于门外。台湾的大厂也不感兴趣。最后,是经济部翻开厂商名单,推荐他试试看富田。两家小厂,很高兴找到彼此。富田成为特斯拉的首家台湾供应商,做Roadster的马达。
热恋期 25%零件靠台湾
特斯拉诞生硅谷。创朝元老很熟悉台湾的资通讯业。他们把汽车当电脑做,拆成零部件外包。很多订单落到台湾人手上。全盛期,可能有25%的零部件来自台湾。如果有一天,电动车能普及世界。台湾的贡献,就是帮特斯拉把实验室的技术,搬到生产线上。
“我们给了很多建议,让特斯拉设计的东西,可以量产化,”致茂电子整合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曾一士说。Roadster 的电控系统,花了3年调整,改了20多次。
张金锋也说,电动车的马达,需要重量轻、体积小、耐力高、效率好。特斯拉和富田携手合作,用铜取代铝,制造马达核心的转子,导电率提高四成。并透过材料和制程的改良,减少马达八成的重量。
然而,特斯拉开发可商品化的电动车的过程中,已埋下日后决裂的因子。
特斯拉要便宜 恋情出裂痕
大厂不接特斯拉的订单,有它的理由。特斯拉买的量少,又希望便宜。很多供应商赔钱做生意。比方说,帮特斯拉做电池连接线的贸联。全球掀起电动车热,贸联的股价狂飙,从6月底的58元,到七月底破百。但是,贸联亚太区总经理蔡耀祯说,在去年 Model S 量产之前,跟特斯拉接单都没钱赚。
如果电池是电动车的肺,连接线就是微血管,需要高导通率、低阻抗、耐高温。贸联早在2006年就接触特斯拉,常常,一个月的订单不到2万美元,甚至只有零。贸联投资的设备无法回本。
开发电动车产品,是贸联多角化经营的一部份,以资讯业连接线的盈余承担亏损。贸联也接过美国电动车厂科达(Coda)、电池厂 A123 的单子。但后来,两者分别申请破产和破产保护。
特斯拉是第一家让贸联赚钱的电动车公司,预计今年带来1200万美元的营收。跟特斯拉长年合作的供应商中,贸联是少数的幸运儿。
美国补助 是最后一根稻草
2009年,美国政府向特斯拉下最后通牒。想拿高额补助,就要把产线移回国内,创造就业机会。特斯拉和台湾的缘份已尽。收起龟山的工厂,供应链破碎。最辛苦的台湾供应商,可能是致茂。帮 Roadster 做电控系统,本来就没赚钱。推出 Model S 之后,致茂也没接到订单。
很多人批评,台湾政府应该更努力,挽回特斯拉的心。台湾无法提供补助,或提出完整的电动车用电池规格和充电计划,被诟病为特斯拉甩开台湾的原因。
但是,前特斯拉亚洲资深供应商品质工程师塔克(Azizi Tucker)说,特斯拉“回家”,是预料中的事。
传统的汽车公司,为了确保车辆品质,本来就内部承揽大部份的制造。电动车是开发中的产品,更需要生产和研发零距离,随时修正设计。硅谷出身的创朝元老,换上车厂老板的脑袋,台湾就失宠了。唯有做减速齿轮的和大工业,是从 Model S 开始接触特斯拉,预计今年带来一.八九亿台币的营收。
马达的转速比引擎快好几倍,需要用变速箱来减速。和大总经理陈俊智说,特斯拉为了压低成本,跳过美国大厂博格华纳(BorgWarner),直接跟和大下单。
“车厂不会随便换供应商,这些单子,至少能拿两、三年,”陈俊智信心满满地说。
技术没到位、规模跟不上
特斯拉台湾分公司总经理鲁希连曾说,台湾是特斯拉全球电动车铁三角的重要一环,随时可能将电动车引入台湾。显然,这都没有实现。
其实,如果了解特斯拉开发电动车的策略,也不会感到失落。打从一开始,特斯拉CEO马斯克(Elon Musk)就想做普及化的便宜电动车。Roadster 和 Model S 昂贵,是因为部份的技术还没到位。
随着产品成熟,特斯拉必然寻找更便宜的供应商。而台湾厂商都是做 OEM,没有掌握关键技术,很容易被取代。小厂商的生产规模是否能跟上,也是问题。
贸联预估,产能够提供连接线给二十万辆电动车。贸联集团总经理邓剑华说,到时候特斯拉必然寻找第二家供应商。可能是目前提供电池外的连接线的日本大厂矢崎。矢崎是否将贸联的订单也一并拿走,不无可能。
文章主要内容引自台湾《天下杂志》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01-06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王鑫
曾经,台湾是特斯拉电动车的生产基地;如今只剩零星的供应商。特斯拉苦熬的那几年,有台湾默默支持。它为何“移情别恋”?台湾电动车产业会受到什么影响?
曾经,特斯拉(Tesla)不能没有台湾。四分之一的零部件,在台湾生产。电动车的心脏:马达,在桃园的林口工业区、特斯拉的工厂产出。连接马达和电池、相当于人体中枢神经的电控系统,也来自台湾。
可惜,一切在四年前结束。特斯拉为了提高产品自制率,申请美国政府4.65亿美元的补助,2009年年底,正式关闭台湾分公司,将产线移回加州。对于这段历史,致茂电子总经理特助张承濂记忆犹新。
“特斯拉曾经是我们前十大客户,可能排第六、第七,”他说。
致茂是营收百亿的电子量测设备大厂,提供电控系统给特斯拉的第一款电动车 Roadster。特斯拉的工厂,离致茂只有十五分钟车程。
现在,人去楼空。特斯拉在加州费利蒙市的新工厂,离桃园一万公里。致茂只剩下 Roadster 的售后服务。问张承濂,特斯拉现在是第几大客户,他犹豫好久,“还是别说比较好,”他说。
有如乡土剧的戏码。特斯拉出名前,台湾默默支持它。红透半边天之后,它却另结新欢。
初恋期 小公司相互取暖
富田电机董事长张金锋,永远记得特斯拉找上门的那一天。2005年4月,会客专用的特制小木屋,在工厂旁落成。7月,特斯拉技术长史特劳贝尔(JB Straubel)敲门。
“今天会踏入汽车产业,真的是一种意外,”现年54岁的张金锋,笑咪咪地说。
富田位于台中市神冈区。张金锋待过马达大厂东元的研发部门。1998年,他跟4位兄姊筹资五百万元创业,专攻感应伺服马达,服务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史特劳贝尔来访时,富田才80人,营收不到5亿台币。好玩的是,当时特斯拉更小,员工不到60人。
史特劳贝尔拜访过欧美日韩的供应商,都被拒于门外。台湾的大厂也不感兴趣。最后,是经济部翻开厂商名单,推荐他试试看富田。两家小厂,很高兴找到彼此。富田成为特斯拉的首家台湾供应商,做Roadster的马达。
热恋期 25%零件靠台湾
特斯拉诞生硅谷。创朝元老很熟悉台湾的资通讯业。他们把汽车当电脑做,拆成零部件外包。很多订单落到台湾人手上。全盛期,可能有25%的零部件来自台湾。如果有一天,电动车能普及世界。台湾的贡献,就是帮特斯拉把实验室的技术,搬到生产线上。
“我们给了很多建议,让特斯拉设计的东西,可以量产化,”致茂电子整合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曾一士说。Roadster 的电控系统,花了3年调整,改了20多次。
张金锋也说,电动车的马达,需要重量轻、体积小、耐力高、效率好。特斯拉和富田携手合作,用铜取代铝,制造马达核心的转子,导电率提高四成。并透过材料和制程的改良,减少马达八成的重量。
然而,特斯拉开发可商品化的电动车的过程中,已埋下日后决裂的因子。
特斯拉要便宜 恋情出裂痕
大厂不接特斯拉的订单,有它的理由。特斯拉买的量少,又希望便宜。很多供应商赔钱做生意。比方说,帮特斯拉做电池连接线的贸联。全球掀起电动车热,贸联的股价狂飙,从6月底的58元,到七月底破百。但是,贸联亚太区总经理蔡耀祯说,在去年 Model S 量产之前,跟特斯拉接单都没钱赚。
如果电池是电动车的肺,连接线就是微血管,需要高导通率、低阻抗、耐高温。贸联早在2006年就接触特斯拉,常常,一个月的订单不到2万美元,甚至只有零。贸联投资的设备无法回本。
开发电动车产品,是贸联多角化经营的一部份,以资讯业连接线的盈余承担亏损。贸联也接过美国电动车厂科达(Coda)、电池厂 A123 的单子。但后来,两者分别申请破产和破产保护。
特斯拉是第一家让贸联赚钱的电动车公司,预计今年带来1200万美元的营收。跟特斯拉长年合作的供应商中,贸联是少数的幸运儿。
美国补助 是最后一根稻草
2009年,美国政府向特斯拉下最后通牒。想拿高额补助,就要把产线移回国内,创造就业机会。特斯拉和台湾的缘份已尽。收起龟山的工厂,供应链破碎。最辛苦的台湾供应商,可能是致茂。帮 Roadster 做电控系统,本来就没赚钱。推出 Model S 之后,致茂也没接到订单。
很多人批评,台湾政府应该更努力,挽回特斯拉的心。台湾无法提供补助,或提出完整的电动车用电池规格和充电计划,被诟病为特斯拉甩开台湾的原因。
但是,前特斯拉亚洲资深供应商品质工程师塔克(Azizi Tucker)说,特斯拉“回家”,是预料中的事。
传统的汽车公司,为了确保车辆品质,本来就内部承揽大部份的制造。电动车是开发中的产品,更需要生产和研发零距离,随时修正设计。硅谷出身的创朝元老,换上车厂老板的脑袋,台湾就失宠了。唯有做减速齿轮的和大工业,是从 Model S 开始接触特斯拉,预计今年带来一.八九亿台币的营收。
马达的转速比引擎快好几倍,需要用变速箱来减速。和大总经理陈俊智说,特斯拉为了压低成本,跳过美国大厂博格华纳(BorgWarner),直接跟和大下单。
“车厂不会随便换供应商,这些单子,至少能拿两、三年,”陈俊智信心满满地说。
技术没到位、规模跟不上
特斯拉台湾分公司总经理鲁希连曾说,台湾是特斯拉全球电动车铁三角的重要一环,随时可能将电动车引入台湾。显然,这都没有实现。
其实,如果了解特斯拉开发电动车的策略,也不会感到失落。打从一开始,特斯拉CEO马斯克(Elon Musk)就想做普及化的便宜电动车。Roadster 和 Model S 昂贵,是因为部份的技术还没到位。
随着产品成熟,特斯拉必然寻找更便宜的供应商。而台湾厂商都是做 OEM,没有掌握关键技术,很容易被取代。小厂商的生产规模是否能跟上,也是问题。
贸联预估,产能够提供连接线给二十万辆电动车。贸联集团总经理邓剑华说,到时候特斯拉必然寻找第二家供应商。可能是目前提供电池外的连接线的日本大厂矢崎。矢崎是否将贸联的订单也一并拿走,不无可能。
文章主要内容引自台湾《天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