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报记者 高飞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信息,2014年上半年奇瑞汽车完成销量21.57万辆。而奇瑞制定的2014年销量目标为36万辆,因此上半年奇瑞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一年前,奇瑞艾瑞泽7上市,标志着奇瑞汽车回归“一个奇瑞”的战略正式步入实质阶段。艾瑞泽7被寄以厚望。此后艾瑞泽7的市场表现并不见好,因此一度引发业内对其战略的怀疑。至2013年年底,奇瑞共完成接近50万辆的销量,同比下降9%。
不过,进入2014年,在后续车型奇瑞E3、瑞虎5、瑞虎3纷纷跟进之后,奇瑞汽车逐渐恢复元气。5月上市的小型SUV瑞虎3在6月销量破万,并一举杀入国内SUV车型销量榜前十名。
壮士断腕
回望一年前的艾瑞泽7上市会现场,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亲自站台,并用“干汽车近30年,今天才真正学会造车”的壮语为艾瑞泽7代言。
艾瑞泽7的上市,标志着此奇瑞汽车回归“一个奇瑞”的战略正式落地。所谓一个奇瑞,即从战略到管理到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都统一到一个奇瑞的框架体系下:产品方面重新梳理为艾瑞泽、风云、瑞虎、QQ四大产品线,产品数量由20多款精简为10款以内;品牌形象方面采用全新品牌LOGO;研发方面由逆向开发变为正向开发;销售方面则精简优化销售渠道,实行“末端淘汰制”。
事实上从2009年起,奇瑞就在尹同跃的带领下步入战略转型期。2010年是奇瑞最顶峰的时期,年销量高达68万辆,高居国内自主品牌车企销量第一。从2011年开始奇瑞的销量出现负增长,至2013年回落到50万辆的水平。
如此的销量变化,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尤其是2013年整体市场呈上升态势,各车企销量出现两位数的增长,奇瑞仍同比下滑20%。究其原因,是奇瑞主动进行的战略转型,业内形象地称之为“壮士断腕”。
最初的奇瑞,凭借一款QQ便红遍大江南北,从偏居芜湖的无名小卒,一举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第一大户。此后奇瑞汽车的品牌和产品走入“野蛮生长”期,不论高级、中级、低级,轿车或SUV,奇瑞都有涉及,在品牌上则是奇瑞、开瑞、瑞麒、威麟四大品牌并举,数量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不过,此种一味追求速度和数量的策略很快遇到了麻烦,单单品牌宣传一项就拖累了奇瑞发展的脚步,过多的产品又使得产品开发脱离市场需求,瑞麒G5花大价钱宣传却在市场上惨败的例子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奇瑞正是尝到了“多生孩子打乱架”的苦头,才主动进入战略转型,“攥起拳头好打架”。尹同跃曾直言“哪怕跌到前十名之外,也要坚持转型”。奇瑞不惜牺牲销量来提升产品品质,先后砍掉瑞麒、威麟等品牌,逐步弱化QQ车型所占的比例,最终确立了上述的“一个奇瑞”战略。 “一个奇瑞”与福特浴火重生,“One Ford”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成效初现
2014年6月份的国内SUV销量排行榜中,奇瑞瑞虎3以1.01万辆的好成绩杀进前十名,荣登第六位,排在它后边的有现代ix35、本田RAV4、奥迪Q5以及长安CS35等热门车型。
瑞虎3是奇瑞旗下的一款小型SUV,于5月刚刚上市。同样足以引人注意的是,2014年上半年,奇瑞实现总销量21.57万辆,从一度跌出全国汽车企业销量前十之外重回第十名。
而年初奇瑞对外宣称的年度销量目标为36万辆。以上数据意味着上半年奇瑞已经超额完成目标。然而就在半年前,奇瑞汽车公布2013年总销量为接近50万辆,同比下滑9%,其中国内销量约30万辆,同比下降两成。
彼时正值“一个奇瑞”战略施行半年之后,该短时间里,奇瑞上马了艾瑞泽7、E3、瑞虎5三款被称之为“奇瑞三剑客”的新车型。然而,年底仍然出现了销量的下滑。
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黄华琼当时表示,销量的下降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他认为,2013年奇瑞单车成交价格比2012年提升了近1万元,达到5万元,直接的影响是,奇瑞汽车在2013年的销售额提升了20%左右。而对于2014年,奇瑞汽车计划将单车的平均成交价进一步提升到7万元左右。
黄华琼近日表示,今年一季度奇瑞的单车平均成交价格已经提升到了7.5万元左右,比上年同期的5.5万元足足提升了40%。这标志着奇瑞的战略转型收到了初步成效,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快慢之辩
2013年底的时候,业界曾对奇瑞的战略转型提出铺天盖地的质疑,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奇瑞在销量方面并没有在短期内取得实质的突破,反而同比大幅下滑两成。
对此,尹同跃曾在接受汽车商报专访时表示:“销量下滑的部分是我们有意而为之的,我们把不赚钱又占用资源的产品减少了,像S18、S2(A1)、M1、X1、X5、G3这几个产品都停掉了。这几个产品加在一起就减少了近3万辆。今年QQ销量下滑,是因为去年底冲量较高,而且今年国家节能惠民政策取笑,QQ和A3受此影响,又损失了几万台销量。”
不过,业界将矛头直指艾瑞泽7,认为这款“一个奇瑞”战略之下的首款车型、“三剑客之一”,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尽人意。数据显示,从2013年7月至9月,艾瑞泽7的月销量在4000辆左右,然而奇瑞内部的预期目标是7000~8000辆,实际销量与预期相距甚远。而目前,艾瑞泽7的终端月销量更是下滑到2000辆的水平。
尹同跃对此解释称:“艾瑞泽7所承担的是品牌提升和用户认知的转变,其设计质量和产品质量已经可以直接面对合资企业的不少同级别的产品。当然质量提升需要市场接受的过程,也正因为艾瑞泽7的提升,使得消费者逐步认可了我们的努力和用心,E3和瑞虎5上市的表现都能说明问题。”
的确如尹同跃所言,E3自2013年9月上市之后,月销量呈现直线上升,从10月的6700余辆到12月的过万辆,而瑞虎5上市首月即销量过万,今年上市的瑞虎3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
“除艾瑞泽7,后续产品的优异表现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奇瑞通过在企业架构、产品矩阵营销策略等多方面的变革打开了之前企业发展的死结,开始走向上坡路。”有分析人士认为。
回顾奇瑞的转型过程,前后历时5年,可谓持久而缓慢,期间遭受万般质疑。然而,“我们理解外界因为奇瑞销量的下滑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质疑,大家可能认为什么时候奇瑞的销量恢复到原来的行业地位,才能证明奇瑞转型彻底成功了,但如果我们全是卖不赚钱的低端产品的话,卖得越多企业越不健康。我们经过仔细的测算,只要减持战略转型的方向、坚持产品结构的调整,企业发展就会越来越健康,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外界的理解和接受也存在一个时间差,但我们既然下定决心做转型,就禁得起外界批评和质疑的声音。”
眼下,奇瑞的销量与收入均出现恢复的迹象,这是否意味着,奇瑞的战略转型开始走入了“收获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4-07-17 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 责编:王思
(汽车商报记者 高飞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信息,2014年上半年奇瑞汽车完成销量21.57万辆。而奇瑞制定的2014年销量目标为36万辆,因此上半年奇瑞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一年前,奇瑞艾瑞泽7上市,标志着奇瑞汽车回归“一个奇瑞”的战略正式步入实质阶段。艾瑞泽7被寄以厚望。此后艾瑞泽7的市场表现并不见好,因此一度引发业内对其战略的怀疑。至2013年年底,奇瑞共完成接近50万辆的销量,同比下降9%。
不过,进入2014年,在后续车型奇瑞E3、瑞虎5、瑞虎3纷纷跟进之后,奇瑞汽车逐渐恢复元气。5月上市的小型SUV瑞虎3在6月销量破万,并一举杀入国内SUV车型销量榜前十名。
壮士断腕
回望一年前的艾瑞泽7上市会现场,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亲自站台,并用“干汽车近30年,今天才真正学会造车”的壮语为艾瑞泽7代言。
艾瑞泽7的上市,标志着此奇瑞汽车回归“一个奇瑞”的战略正式落地。所谓一个奇瑞,即从战略到管理到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都统一到一个奇瑞的框架体系下:产品方面重新梳理为艾瑞泽、风云、瑞虎、QQ四大产品线,产品数量由20多款精简为10款以内;品牌形象方面采用全新品牌LOGO;研发方面由逆向开发变为正向开发;销售方面则精简优化销售渠道,实行“末端淘汰制”。
事实上从2009年起,奇瑞就在尹同跃的带领下步入战略转型期。2010年是奇瑞最顶峰的时期,年销量高达68万辆,高居国内自主品牌车企销量第一。从2011年开始奇瑞的销量出现负增长,至2013年回落到50万辆的水平。
如此的销量变化,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尤其是2013年整体市场呈上升态势,各车企销量出现两位数的增长,奇瑞仍同比下滑20%。究其原因,是奇瑞主动进行的战略转型,业内形象地称之为“壮士断腕”。
最初的奇瑞,凭借一款QQ便红遍大江南北,从偏居芜湖的无名小卒,一举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第一大户。此后奇瑞汽车的品牌和产品走入“野蛮生长”期,不论高级、中级、低级,轿车或SUV,奇瑞都有涉及,在品牌上则是奇瑞、开瑞、瑞麒、威麟四大品牌并举,数量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不过,此种一味追求速度和数量的策略很快遇到了麻烦,单单品牌宣传一项就拖累了奇瑞发展的脚步,过多的产品又使得产品开发脱离市场需求,瑞麒G5花大价钱宣传却在市场上惨败的例子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奇瑞正是尝到了“多生孩子打乱架”的苦头,才主动进入战略转型,“攥起拳头好打架”。尹同跃曾直言“哪怕跌到前十名之外,也要坚持转型”。奇瑞不惜牺牲销量来提升产品品质,先后砍掉瑞麒、威麟等品牌,逐步弱化QQ车型所占的比例,最终确立了上述的“一个奇瑞”战略。 “一个奇瑞”与福特浴火重生,“One Ford”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成效初现
2014年6月份的国内SUV销量排行榜中,奇瑞瑞虎3以1.01万辆的好成绩杀进前十名,荣登第六位,排在它后边的有现代ix35、本田RAV4、奥迪Q5以及长安CS35等热门车型。
瑞虎3是奇瑞旗下的一款小型SUV,于5月刚刚上市。同样足以引人注意的是,2014年上半年,奇瑞实现总销量21.57万辆,从一度跌出全国汽车企业销量前十之外重回第十名。
而年初奇瑞对外宣称的年度销量目标为36万辆。以上数据意味着上半年奇瑞已经超额完成目标。然而就在半年前,奇瑞汽车公布2013年总销量为接近50万辆,同比下滑9%,其中国内销量约30万辆,同比下降两成。
彼时正值“一个奇瑞”战略施行半年之后,该短时间里,奇瑞上马了艾瑞泽7、E3、瑞虎5三款被称之为“奇瑞三剑客”的新车型。然而,年底仍然出现了销量的下滑。
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黄华琼当时表示,销量的下降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他认为,2013年奇瑞单车成交价格比2012年提升了近1万元,达到5万元,直接的影响是,奇瑞汽车在2013年的销售额提升了20%左右。而对于2014年,奇瑞汽车计划将单车的平均成交价进一步提升到7万元左右。
黄华琼近日表示,今年一季度奇瑞的单车平均成交价格已经提升到了7.5万元左右,比上年同期的5.5万元足足提升了40%。这标志着奇瑞的战略转型收到了初步成效,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快慢之辩
2013年底的时候,业界曾对奇瑞的战略转型提出铺天盖地的质疑,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奇瑞在销量方面并没有在短期内取得实质的突破,反而同比大幅下滑两成。
对此,尹同跃曾在接受汽车商报专访时表示:“销量下滑的部分是我们有意而为之的,我们把不赚钱又占用资源的产品减少了,像S18、S2(A1)、M1、X1、X5、G3这几个产品都停掉了。这几个产品加在一起就减少了近3万辆。今年QQ销量下滑,是因为去年底冲量较高,而且今年国家节能惠民政策取笑,QQ和A3受此影响,又损失了几万台销量。”
不过,业界将矛头直指艾瑞泽7,认为这款“一个奇瑞”战略之下的首款车型、“三剑客之一”,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尽人意。数据显示,从2013年7月至9月,艾瑞泽7的月销量在4000辆左右,然而奇瑞内部的预期目标是7000~8000辆,实际销量与预期相距甚远。而目前,艾瑞泽7的终端月销量更是下滑到2000辆的水平。
尹同跃对此解释称:“艾瑞泽7所承担的是品牌提升和用户认知的转变,其设计质量和产品质量已经可以直接面对合资企业的不少同级别的产品。当然质量提升需要市场接受的过程,也正因为艾瑞泽7的提升,使得消费者逐步认可了我们的努力和用心,E3和瑞虎5上市的表现都能说明问题。”
的确如尹同跃所言,E3自2013年9月上市之后,月销量呈现直线上升,从10月的6700余辆到12月的过万辆,而瑞虎5上市首月即销量过万,今年上市的瑞虎3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
“除艾瑞泽7,后续产品的优异表现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奇瑞通过在企业架构、产品矩阵营销策略等多方面的变革打开了之前企业发展的死结,开始走向上坡路。”有分析人士认为。
回顾奇瑞的转型过程,前后历时5年,可谓持久而缓慢,期间遭受万般质疑。然而,“我们理解外界因为奇瑞销量的下滑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质疑,大家可能认为什么时候奇瑞的销量恢复到原来的行业地位,才能证明奇瑞转型彻底成功了,但如果我们全是卖不赚钱的低端产品的话,卖得越多企业越不健康。我们经过仔细的测算,只要减持战略转型的方向、坚持产品结构的调整,企业发展就会越来越健康,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外界的理解和接受也存在一个时间差,但我们既然下定决心做转型,就禁得起外界批评和质疑的声音。”
眼下,奇瑞的销量与收入均出现恢复的迹象,这是否意味着,奇瑞的战略转型开始走入了“收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