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产业评论 > 正文

由“零”突破 自主研发另一个竞技场

2013-07-01 16:44出处:新浪汽车 [转载]责编:王思

  据了解,目前为止自主品牌B级车几乎无一款热卖。这意味着整车自主研发遇到了瓶颈。与此同时,另一个竞技场——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正在倔强地突破,让人看到中国汽车又一抹曙光。

  这是上海一家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的零部件企业,该公司将技术突破当做立身之本,着力自主研发,正在与跨国公司同步开发全球平台电子产品。据该公司介绍:2006年他们首先为合资公司配套,随后成为全球同步开发的定点,一路走下来,目前已经开发了20多款具国际竞争力产品。“合资整车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拿到了全球项目,而站在全球新的平台,反过来,我们又有更强的能力为合资整车厂,包括自主品牌整车厂服务。”这家公司老总说。

   长春一家底盘件生产企业,走了一条海外并购、建立全球技术平台的独特道路。目前为止收购了德国两家企业、法国一家企业,从原材料到产品加工手握了全球最顶尖的技术。与收购同步进行,该公司在德国建立了研发中心,收编了一批世界顶尖铝材料、铝制品方面的技术人才。经过艰苦的努力,该公司不仅加工能力全球一流,在铝锻、铝铸锻、铝铸等毛坯制造方面也站到了全球的至高点。

  “和发达国家比,目前,我国零部件水平确实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在缩小,想一想10年前我们零部件是什么样的水平再展望10年后的前景,我们就会信心满满。”一位专业人士说。

   当然,零部件企业发展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整车厂的支持,包括跨国公司的支持。中国慷慨地奉献“全球第一大市场”,巨头们口口声声说:为中国社会做贡献,做优秀企业公民……应该拿出一些实际行动来,对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态度就是最好的行动。在与中方合作中,友好支持型能拉着中国零部件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伙伴合作型虽然“苛刻”一些,但是,中国零部件企业足够努力他们会“拉兄弟一把”。而封闭自私型,对我们零部件企业则表现出广泛的“婉言谢绝”。这样的巨头辜付了我们的真诚。

  其实,跨国公司对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支持绝对不是施舍。对跨国公司而言,拉着中国零部件企业走向全球,这意味着他们的配套体系具备全球的品质、更优的价格、更好的服务,将会使其全球竞争力更强。这是双赢!

  应该看到,一些合资整车厂,借用自己拥有的国际资源不仅给供应商带来产品市场,同时其采购、技术、质量等职能部门也在帮助供应商提升管理水平,如在产品开发中技术标准的执行、开发工具的应用、项目管理的培训等许多技术支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产品过程审核培训和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建立。这是合资结出的成果。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的自主品牌整车厂,更应该把机会给予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与其共同成长。某零部件公司负责人说:“跟整车厂合作,已经不是卖产品了,我们提供的是承诺。客户相信这种承诺,相信卖的是好的产品,有技术创新的产品,卖的是一种服务能力。你只要给了订单,我肯定给你做起来。”这是来自中国零部件行业一种多么令人敬佩的企业品格。

  我们兴奋地看到一些自主的零部件企业已具有同行领先的产品、自主创新技术,与主机客户同步开发的技术体系,产学研合作的前沿技术跟踪与预研开发体系,突出的产业化能力……自主研发需要整车厂的“整体战”,也需要一个个配套企业的阵地战。由量变到质变,由“零”到“整”、“整”“零”互动,在另一个竞技场,自主研发正在开辟新局面。

责任编辑:王思 
V讯网

由“零”突破 自主研发另一个竞技场

2013-07-01 出处:新浪汽车 [转载] 责编:王思

  据了解,目前为止自主品牌B级车几乎无一款热卖。这意味着整车自主研发遇到了瓶颈。与此同时,另一个竞技场——零部件的自主研发正在倔强地突破,让人看到中国汽车又一抹曙光。

  这是上海一家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的零部件企业,该公司将技术突破当做立身之本,着力自主研发,正在与跨国公司同步开发全球平台电子产品。据该公司介绍:2006年他们首先为合资公司配套,随后成为全球同步开发的定点,一路走下来,目前已经开发了20多款具国际竞争力产品。“合资整车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拿到了全球项目,而站在全球新的平台,反过来,我们又有更强的能力为合资整车厂,包括自主品牌整车厂服务。”这家公司老总说。

   长春一家底盘件生产企业,走了一条海外并购、建立全球技术平台的独特道路。目前为止收购了德国两家企业、法国一家企业,从原材料到产品加工手握了全球最顶尖的技术。与收购同步进行,该公司在德国建立了研发中心,收编了一批世界顶尖铝材料、铝制品方面的技术人才。经过艰苦的努力,该公司不仅加工能力全球一流,在铝锻、铝铸锻、铝铸等毛坯制造方面也站到了全球的至高点。

  “和发达国家比,目前,我国零部件水平确实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在缩小,想一想10年前我们零部件是什么样的水平再展望10年后的前景,我们就会信心满满。”一位专业人士说。

   当然,零部件企业发展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整车厂的支持,包括跨国公司的支持。中国慷慨地奉献“全球第一大市场”,巨头们口口声声说:为中国社会做贡献,做优秀企业公民……应该拿出一些实际行动来,对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态度就是最好的行动。在与中方合作中,友好支持型能拉着中国零部件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伙伴合作型虽然“苛刻”一些,但是,中国零部件企业足够努力他们会“拉兄弟一把”。而封闭自私型,对我们零部件企业则表现出广泛的“婉言谢绝”。这样的巨头辜付了我们的真诚。

  其实,跨国公司对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支持绝对不是施舍。对跨国公司而言,拉着中国零部件企业走向全球,这意味着他们的配套体系具备全球的品质、更优的价格、更好的服务,将会使其全球竞争力更强。这是双赢!

  应该看到,一些合资整车厂,借用自己拥有的国际资源不仅给供应商带来产品市场,同时其采购、技术、质量等职能部门也在帮助供应商提升管理水平,如在产品开发中技术标准的执行、开发工具的应用、项目管理的培训等许多技术支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产品过程审核培训和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建立。这是合资结出的成果。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的自主品牌整车厂,更应该把机会给予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与其共同成长。某零部件公司负责人说:“跟整车厂合作,已经不是卖产品了,我们提供的是承诺。客户相信这种承诺,相信卖的是好的产品,有技术创新的产品,卖的是一种服务能力。你只要给了订单,我肯定给你做起来。”这是来自中国零部件行业一种多么令人敬佩的企业品格。

  我们兴奋地看到一些自主的零部件企业已具有同行领先的产品、自主创新技术,与主机客户同步开发的技术体系,产学研合作的前沿技术跟踪与预研开发体系,突出的产业化能力……自主研发需要整车厂的“整体战”,也需要一个个配套企业的阵地战。由量变到质变,由“零”到“整”、“整”“零”互动,在另一个竞技场,自主研发正在开辟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