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产业评论 > 正文

海外品牌入中国仅宣传技术是不够的

2014-05-22 09:51出处:信息时报 [转载]责编:赵颖

  对于一些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来说,除了做好产品,结合情感营销和文化营销,对其打开市场有重要作用。

  目前,越来越多来自海外的汽车品牌对文化营销已不那么重视,笔者感到有点可惜。早在2010年上一代明锐中期改款时,厂商还有意多次强调斯柯达虽在德国大众麾下,但依然保留了浓郁的捷克文化。然而4年后,全新一代明锐于上周日正式上市,在发布会现场,厂商只字不提“捷克文化”,只是重点宣传“MQB平台”和“A+级别”这两个关键词。无独有偶,沃尔沃也不再卖弄自己的北欧风情,集中火力宣传其耗资110亿美元打造的DRIVE-E动力系统。来自法兰西的雪铁龙不再强调自己的产品是如何有情调,不再诠释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而是卖力宣传自家与宝马共同研发的1.6THP发动机是如何的先进、如何的强悍。

  厂家的用心显而易见,众厂商不再“不务正业”,而是切切实实地把精力和资源放在为消费者和市场研发更出色的产品,这是可喜的。众厂商同样希望消费者把注意力放在产品本身,而不是只关注品牌文化等感性的选车因素上。目前在中国车市,老品牌的优劣和地位基本已定,品牌价值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合资企业二线品牌,上升空间有限,与其花大力气打造品牌,还不如做些有效促进销售的措施,这也体现出厂商的更趋务实处事作风。

  在消费者方面,有调查分析报告指出,目前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价格、油耗、安全性、品牌、售后服务、外形和维修成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变得更理性。对此,嗅觉敏锐的汽车厂商已察觉到,所以对技术的宣传越来越重视。

  但笔者认为,汽车不仅是冷冰冰的机械。即使再好的产品,如果品牌力建设不到位还是难以说服市场。现在只有少部分自主品牌能初步建立其自身品牌的价值核心,例如长城、比亚迪和纳智捷等。对于一些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来说,除了做好产品,结合情感营销和文化营销,对其打开市场有重要作用,例如英菲尼迪提出“敢·爱”,DS以“敢·享未来”为口号。

责任编辑:赵颖 

海外品牌入中国仅宣传技术是不够的

2014-05-22 出处:信息时报 [转载] 责编:赵颖

  对于一些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来说,除了做好产品,结合情感营销和文化营销,对其打开市场有重要作用。

  目前,越来越多来自海外的汽车品牌对文化营销已不那么重视,笔者感到有点可惜。早在2010年上一代明锐中期改款时,厂商还有意多次强调斯柯达虽在德国大众麾下,但依然保留了浓郁的捷克文化。然而4年后,全新一代明锐于上周日正式上市,在发布会现场,厂商只字不提“捷克文化”,只是重点宣传“MQB平台”和“A+级别”这两个关键词。无独有偶,沃尔沃也不再卖弄自己的北欧风情,集中火力宣传其耗资110亿美元打造的DRIVE-E动力系统。来自法兰西的雪铁龙不再强调自己的产品是如何有情调,不再诠释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而是卖力宣传自家与宝马共同研发的1.6THP发动机是如何的先进、如何的强悍。

  厂家的用心显而易见,众厂商不再“不务正业”,而是切切实实地把精力和资源放在为消费者和市场研发更出色的产品,这是可喜的。众厂商同样希望消费者把注意力放在产品本身,而不是只关注品牌文化等感性的选车因素上。目前在中国车市,老品牌的优劣和地位基本已定,品牌价值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合资企业二线品牌,上升空间有限,与其花大力气打造品牌,还不如做些有效促进销售的措施,这也体现出厂商的更趋务实处事作风。

  在消费者方面,有调查分析报告指出,目前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价格、油耗、安全性、品牌、售后服务、外形和维修成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变得更理性。对此,嗅觉敏锐的汽车厂商已察觉到,所以对技术的宣传越来越重视。

  但笔者认为,汽车不仅是冷冰冰的机械。即使再好的产品,如果品牌力建设不到位还是难以说服市场。现在只有少部分自主品牌能初步建立其自身品牌的价值核心,例如长城、比亚迪和纳智捷等。对于一些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来说,除了做好产品,结合情感营销和文化营销,对其打开市场有重要作用,例如英菲尼迪提出“敢·爱”,DS以“敢·享未来”为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