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天嚷嚷亏损的、动不动就涨价的“两桶油”,你们能不能争气点,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油品?!
2013年底,中科院研究员张仁健发表研究论文称,交通排放对PM2.5贡献不足4%,与环保部此前公布数据差距明显,引发媒体热议。一部分人由此质疑,一线城市控制机动车上牌、限行,是否有必要。
环保部回应简单且直接。环境保护部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老实说,中科院结果是怎么出来的,我们并不清楚”。两大机构“PK”,以中科院承认“乌龙”告一段落——2014年1月2日,中科院紧急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召集相关专家进行认真探讨,得出一致结论认为“4%被严重低估”。专家认为,数字差异产生主要来源于论文采用源分析法,“这种分析对样品数据量有要求,样品量太少,得出结论会有较大的偏差”,“PM2.5成分时空分布多变性、研究者主观因素等也会造成较大差异”。这一澄清有理有据,严肃专业,从根源上指出4%这个数据的谬误。
其实,抛开数据不谈,我们看到,“堵”城不止中国有,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核心城市,人均汽车保有量一点也不比北京低,有些要高出一大截,但是,他们的PM2.5数值常年在50以下。历史上,英国伦敦脱掉“雾都”帽子,主要归功于对工业的整顿,而非汽车。伦敦现在对汽车征收拥堵税,更多出于解决拥堵问题,而非为改善空气。美国洛杉矶也曾是雾霾之城,科学家阿里·哈根斯米特通过分析空气中的成分发现,雾霾罪魁祸首是汽车尾气。但这也不能全怪汽车,是因为汽油不能充分燃烧,使得汽车尾气中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含量过高,也就是说油品不行。
所以国内成天嚷嚷亏损的、动不动就涨价的“两桶油”,你们能不能争气点,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油品?!
总之,国内交通排放对PM2.5贡献4%,肯定是低估;但将PM2.5责任大部分归咎于汽车,却也不对。
2014-01-09 出处:信息时报 [转载] 责编:赵颖
国内成天嚷嚷亏损的、动不动就涨价的“两桶油”,你们能不能争气点,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油品?!
2013年底,中科院研究员张仁健发表研究论文称,交通排放对PM2.5贡献不足4%,与环保部此前公布数据差距明显,引发媒体热议。一部分人由此质疑,一线城市控制机动车上牌、限行,是否有必要。
环保部回应简单且直接。环境保护部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老实说,中科院结果是怎么出来的,我们并不清楚”。两大机构“PK”,以中科院承认“乌龙”告一段落——2014年1月2日,中科院紧急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召集相关专家进行认真探讨,得出一致结论认为“4%被严重低估”。专家认为,数字差异产生主要来源于论文采用源分析法,“这种分析对样品数据量有要求,样品量太少,得出结论会有较大的偏差”,“PM2.5成分时空分布多变性、研究者主观因素等也会造成较大差异”。这一澄清有理有据,严肃专业,从根源上指出4%这个数据的谬误。
其实,抛开数据不谈,我们看到,“堵”城不止中国有,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核心城市,人均汽车保有量一点也不比北京低,有些要高出一大截,但是,他们的PM2.5数值常年在50以下。历史上,英国伦敦脱掉“雾都”帽子,主要归功于对工业的整顿,而非汽车。伦敦现在对汽车征收拥堵税,更多出于解决拥堵问题,而非为改善空气。美国洛杉矶也曾是雾霾之城,科学家阿里·哈根斯米特通过分析空气中的成分发现,雾霾罪魁祸首是汽车尾气。但这也不能全怪汽车,是因为汽油不能充分燃烧,使得汽车尾气中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含量过高,也就是说油品不行。
所以国内成天嚷嚷亏损的、动不动就涨价的“两桶油”,你们能不能争气点,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油品?!
总之,国内交通排放对PM2.5贡献4%,肯定是低估;但将PM2.5责任大部分归咎于汽车,却也不对。